
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参赛队的大一女选手刘某说,参加雪雕比赛是一次新的尝试,十分难忘。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哈工大华德学院参赛队的大二女选手王某在认真的处理着作品的细节。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女选手张某说,她很早以前就喜欢雪雕,今年第一次参加比赛很兴奋。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哈工大华德学院参赛队的女选手唐某说,这三天他们都是七点多就来到赛场制作雪雕,午饭只能凑合着吃点,虽然苦但是能来参赛还是很开心。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东北网12月19日讯(记者 李倩)17日,第11届黑龙江省雪雕比赛开赛。19日上午,记者赶赴哈尔滨太阳岛探访雪雕比赛的现场,带给您最新的现场花絮。
巾帼不让须眉 女选手技艺精湛
雪雕比赛的选手要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完成作品,环境十分艰苦。但仍有许多女选手不惧艰苦积极参赛。
选手“姿态各异”
19日是比赛的第三天,大部分参赛作品的主体都已完成。比赛现场不仅作品惟妙惟肖,选手们也都“姿态各异”力求完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参赛队的选手侧卧着处理内部细节,队长于某(上)告诉记者他从高中时期就开始参加雪雕比赛,虽然现在学业越来越忙但是对雪雕的热爱却丝毫没有减少。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哈工大华德学院参赛队的选手为了作品《鳌鱼》能更加逼真,用手一点一点的捂热雪块然后按压做成鱼须的样子。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参赛队的领队徐老师正在处理作品《怀抱》的细节,冰冷的雪块在巧手的雕刻下愈发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哈工大华德学院参赛队的选手在处理作品的细节。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由退伍老兵组成的参赛队队长盛某告诉记者,他的雕刻本领都是在部队时练就的。这次的《城荣织锦》表达了他们对对家乡哈尔滨的热爱。东北网记者李倩 摄
作品立意新颖 重环保倡和谐
本届雪雕比赛以“腾飞北跃雪韵龙江”为主题,参赛队伍的作品不仅强调“美感”也十分注重作品的内涵。
其中哈工大华德学院的作品《生命启示录》用“蜥蜴”作为主要形象,向人们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哈尔滨理工大学和黑龙江工程学院代表队的作品《后天》,用多个多边形的不规则堆砌展示抽象美,希望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关注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