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十一五”期间,我省企业审计针对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把推进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取得了较好效果。2006年至2010年10月,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审计调查单位682个,查出违规问题资金118亿元。
财务收支审计
为国企发展保驾护航
多年来,我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5年间,先后三次接受审计署授权项目,整合省本级及地市审计力量,对中直烟草企业、邮政企业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堵塞漏洞、提高效益等方面向企业提出整改意见,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
此外,各级审计机关的经贸审计还选择重点行业、企业及重组、租赁、破产企业开展了一批着眼于效益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我省开展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揭示重大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益意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5年来,全省共完成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205项,查出违规问题资金66亿元,其中负主管责任65亿元、负直接责任1.5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44.6亿元;查出涉嫌经济犯罪案件2起、涉案金额92万元。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识,从制度层面促进了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行业和专项审计调查
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认真开展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5年来,全省开展了专项资金、重点行业、企业绩效等多个审计调查项目,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省本级组织完成了省某监督管理系统效益审计调查和某矿业集团公司效益审计调查。审计资金总量484亿元,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审计建议10条,被审计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采纳。
2008年,开展了2005年至2007年省某项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投入项目运营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揭示在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的问题。2009年省某项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分配时,审计建议得到充分重视。省级财政安排某项发展专项资金1.8亿元,超过了前三年财政投入资金的总和。
减轻企业负担审计
确保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审计,规范秩序、净化市场,确保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5年来,全省以“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目标,把企业治乱减负与发展经济、优化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了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把减轻企业负担作为经常性审计内容,形成制度化。把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行业财务收支审计,维护民生和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的专项审计与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紧密结合。对已经查出的“三乱”问题采取了“回头看”的方式,跟踪检查审计建议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今年1月至10月,在全省已审计的1058个企业中,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金额50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