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从省科技厅传来,“十一五”期间,省科技厅以向国家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为突破口,充分挖掘我省优势科技资源的潜力,助力龙江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省科技厅共为我省争取到国家各类科技项目3611项(含课题),争取国家科技资金37.7亿元,与“十五”期间争取到1280个国家项目(含课题)和7.9亿元资金相比,分别增长2.8倍和4.8倍。
重大关键装备问世
扭转受制于人窘境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制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高端产品——10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制成功了150MN自由锻造水压机及配套设备关键技术,锻件尺寸误差±3mm,装机水平高于世界上现有130MN以上的大型水压机,获得了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我国拥有世界上目前最大、最先进的锻造能力,并且年新增成品锻件7万吨,产值30亿元,新增利税6亿元,节支1.6亿元。这些重大装备和产品的“智造”成功,扭转了我国重大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的窘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省争取的3611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不仅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还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众多科技计划项目。同时,还争取到2项国家平台项目以及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加快转变我省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起到了核心引领作用,也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重大标志性成果发力
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60-200kmh高速货车转向架及其配套系列货车”项目,成功试制出了样机,为我国发展时速160公里铁路货车提供了装备保证和技术支撑,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货运装备的空白。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防禽流感高效生物制剂试生产开发”项目研究成功的禽流感疫苗,广泛应用于国内及国际禽流感免疫预防,2007~2008年创造产值4.7亿元。这些成果的取得,带动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的国家重大水科技专项“寒冷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开发出了梯级催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哈飞集团、东安集团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减少了对松花江的污染,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还加强了创新平台和技术体系建设,为我省培育了一大批创新人才队伍,涌现出“973”项目首席专家、哈医大校长杨宝峰院士等一批高端创新领军人才,为我省持续创新积攒了实力。
“咬定”重点主动设计
项目数量质量同攀升
据统计,仅“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省科技厅为我省争取到国家各类科技项目831项(含课题),争取国家资金11.77亿元,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争取国家项目(含课题)数和资金量分别增长3.3倍和4.2倍。资金量的增幅超过项目数,说明我省争取的国家项目在量增的同时,也实现了质的跨越。
追根溯源,这与省科技厅围绕我省战略重点和独有特色优势,通过实施三个重大转变、主动设计项目密切相关。由支持项目向支持方向转变、由支持专家向支持团队转变、由支持企业向支持产业转变,结合这三个重大转变,省科技厅积极响应科技部对科技工作的重大部署与调整,“咬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部省会商确定的重点,紧紧把握国家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产业振兴的重点先进技术和产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点技术和产品”等各类契机,整合全省多种科技力量“拧成一股绳”,超前谋划、组建产学研合作大团队、主动组织设计项目,积极向国家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五年来,这些项目的承担,不仅释放和挖掘了我省沉积的科技资源潜力,而且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大幅提升了我省“智造”能力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