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假期托管班遍布哈尔滨 市场巨大却无人管家长闹心
2011-01-09 09:03:5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9日讯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托管经济就是在强烈的市场需求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假期托管班从出现到如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一个老太太看俩孩子”到现在的有独立的房舍、专职的教师、特色的假期课程,假期托管班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下,队伍和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现在,几乎没有人说得清哈尔滨市到底有多少假期托管班,有三个五个孩子的“家托”,有三五十孩子的“班托”,有号称托管中心的“校托”……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托管,不论规模大小,严格地说都该叫做“黑托管”。

  据估算哈尔滨市有近半数的小学生在假期里都要依靠各类托管班来照看,学生托管班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如同幼儿园、养老院一样不可或缺的机构,看好托管经济的前景,来分“托管”这块蛋糕的经营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假期托管班至今还无人“托管”。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根本就没有针对“托管班”的相应审批规定,也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

  资深“老托管”细述入行起步历程:11年前,她每年接送自己的孩子,出于帮忙顺便带着女儿的一个同学。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她走上了“托管之路”。

  6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岗区中兴街上的一家“托管中心”。这里的寒假托管班正在热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收费标准是每天25元,含午餐。这个“托管中心”毗邻哈尔滨市师范附小,租用了一处居民楼二楼的两个民宅。经营者陈老师告诉记者,她干这行已经11年,送到她这里的孩子主要来自师范附小和和兴小学。陈老师坦言她不是什么真正的老师,就因为开办托管班,大家都这么称呼就慢慢叫开了。11年前,陈老师的女儿上小学,上学不到一个月,女儿同学的妈妈找到她。因为听说她没有工作,只是在家照顾孩子,便问她能不能每天帮着接接孩子,4点放学,她帮着带到5点半就行。“当时我是碍于面子不好推托,便应下来。那个家长说每个月给我100元钱,我也不好意思要,就想着是帮女儿同学的忙了。没想到没过几天,这个孩子家长又给我领来一个孩子让我帮着接。就这样我这个本来无业的人,从此找到了营生。”

  陈老师的托管中心,就从最初的她自己看两个孩子开始,现在已经拥有三处“校址”,雇用了十名员工。陈老师说,现在对于孩子假期托管的需求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年轻父母双职工比例在增加、远离老人的比例在增加。她说很多假期把孩子放到她那里托管年轻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后留哈工作的,还有外地到哈尔滨务工并扎下根儿的,另外有些老年人选择过“候鸟”生活,爷爷奶奶走了,孙子孙女假期里也只能“托管”了。还有一部分孩子父母怕老人过分溺爱孩子,宁可选择假期托管也不愿意让孩子整个假期都生活在老人身边。


 

  假期托管,主要解决的是孩子的三个问题:一吃饭、二安全、三功课。对于双职工的父母来说,在长达40多天的假期里,如果能够有效地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那确确实实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有人这样形容目前假期托管的现状:从“原始社会”到“高度文明”并存。现在城市对托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绝大部分托管班始依旧处于“居民楼阶段”时,收费堪比贵族幼儿园的高价托管也开始萌动。

  像陈老师开办的拥有三处“校址”的托管中心,在哈尔滨市众多“假期托管”里算“中档”。她所说的“校址”虽然听着名头挺响,其实也都是在居民楼之中,三处“校址”都是她租用的民宅,有的在一楼有的在二楼,其中一处是将一层楼的一个三居室和一个两居室一起租下来,托管中心的“配餐室”就设在这里。

  更小一些的算是名副其实的“家托”了。就是利用自己家的住处招几个孩子看管,督促孩子完成假期作业,提供一顿家常午餐。在道里区北安街上,记者找到一个小“家托”,经营者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周老师告诉记者,她和爱人都刚刚退休,在家闲着无事又住在小学校旁边,还没等自己张罗就有人找她打听收不收孩子。周老师家里是三居室,她将其中一个较大的房间空出来,放了几张小课桌,托管班就这样开张了。像周老师这样有一位教师进行管理的“家托”还算好的,周老师有能力为孩子们辅导一下作业,有的“家托”开办者能够做到的只是看着孩子写作业,至于写成什么样,写对写错那就全靠孩子自己了。

  学校里的期末考试还没开始,哈尔滨市一家知名培训机构的假期托管班招生已经告罄。每周380元,平均一天76元,包括托管费、营养午餐和一份水果。一个寒假下来,除去春节放假,将近2300元的费用。在很多人因为看到收费标准而瞠目之时,培训机构还打出了附加条件:只招收本机构学员。也就是说平日里没在这家文化学校补习的孩子根本不收。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办假期托管都是应家长的要求,他们只能开办两个假期托管班,每班20个孩子,自己的学员都招不过来,“外面”的孩子当然不能收。这家培训机构开设寒假托管班的信息刚刚公布,陈女士就立即先交200元定金占上一个名额,她说去年暑假就是因为“下手”晚没报上名。记者了解到,这个高价托管班上午安排两节文化课,一节数学一节语文,教授下学期课程,属于现在家长们都非常热衷的“超前班”,然后一节英语课,由这个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讲课。下午一小时完成寒假作业,一小时的全外教口语课。每周还有一个下午进行户外拓展活动。陈女士告诉记者,这种“阵容”的假期托管课程安排,在哈尔滨市算得上中高档次了,细算下来收费也不算贵。以前她在假期里请过大学生家教陪孩子,钱也不少花,孩子还觉得没意思。把孩子放在这里,还有同龄孩子一起交流玩耍,吃饭、学习、安全、娱乐都一并解决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哈尔滨市高档托管一般都是由一些文化学校或是培训机构兴办,属于“无托管之名,而行托管之事”。这些机构举办的假期托管都能做到有独立的校舍、有专业的老师、有针对性较强的假期补习课程。哈尔滨市很多针对中小学生开办的文化学校,一到假期都会办起假期托管班。对于这类机构来说,教室是现成的,老师是现成的,学生更是现成的。南岗区一家文化学校的负责人说,每到假期临近,就会有一些家长主动问我们:“今年的假期托管啥时开?安排哪些课程?怎么收费?”据介绍,文化学校办起的假期托管收费要比居民楼里的高很多,主要是因为他们会附带一些文化课或特长班的补习,托管费内包含学费“打包出售”。虽然这类机构办托管,都是“超范围经营”,但是相比居民楼内的托管班更让家长放心。


 

  遍布城市的托管班至今无人来管:托管班到底该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如何确定资质,归哪个部门主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之后,托管班依旧难寻婆家。

  据估算,目前哈尔滨市市区内的小学生中近半数有托管需求,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如此一个巨大的托管市场,竟会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记者了解到,托管班审批、管理至今仍然是空白。

  市教育局职成处是哈尔滨市民办非学历学校教育的主管部门,文化艺术类的民办非学历学校的审批、管理都由该部门负责。主管副处长李福生谈及托管班时明确表示,众多开在居民楼里的托管班绝对不属于民办非学历教育的范畴。

  李福生介绍,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相关条例的规定,民办非学历教育学校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拥有300平方米以上使用面积,有独立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拥有专职的教师队伍,而目前哈尔滨市的众多托管机构明显没有符合相应规定的。

  “我曾经接待过这样的咨询:两个大学毕业生想创业,看好了托管这个市场。她们很有法律意识,想让自己的兴办的托管班具有完备手续和证照。两人找到市教育局,可我只能告诉她们,这只是美好愿望,目前在哈尔滨市根本就没有针对托管班的审批。没有相应的规范,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只能给她们一些提示,提示她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尽可能的规避一些风险。”李福生副处长谈及此事也不无遗憾。他说,托管孩子是目前众多双职工家庭都要应对的棘手问题,多年来有市场、有服务却一直无规范。把孩子送到居民楼里随意开办的托管班,很多家长不放心,又没有其他办法。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托管孩子的问题,市教育局也做出过相应的努力。虽然经过审批的各类文化补习学校、特长培训机构都不具备“托管”职能,但是他们有校舍,有教师,市教育局希望他们能够更多担起一部分“托管”的任务,以解社会需求之急。李福生介绍,去年起他就曾倡导在道里区试点,让民办非学历教育尝试着办一些假期托管。尝试的结果是文化学校办托管,家长欢迎学校为难。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吃”上。“托管班解决孩子中午饭是一个主要任务,但是我们的民办教育机构都是学校,一般没有食堂没有能力为孩子们做午饭。如果要建食堂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相关要求非常复杂,文化学校不可能为了托管而自找这份麻烦,弄不好还要承担责任。有的学校就只有委托有资质的送餐公司送饭。试点了一段时间后,反馈回来的意见却是:学校就是学校,托管就是托管,弄在一起很麻烦。”李福生说。“可是办在居民楼里的各种托管班就不同了,因为没有任何审批,所以就不受任何监管。我们也发现有些人打着托管的旗号,实际办起了‘黑补习班’,这就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明显的违规行为。”据了解,依据举报有关部门也曾对“黑补习”进行过查处,但是收效甚微。

  呼吁:给托管一个“身份”

  已经自由发展了二十几年,具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可却没有一个亮堂堂的“身份”,这就是目前托管行业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托管班的经营者对于“审批”一事都表现出“渴求”的愿望。 “虽然现在是不用审批不用办证,没有人管没人问,但是就因为没人管,所以也非常滥,什么人都能办,什么条件都能办。”南岗区中兴街上某托管中心的陈老师说:“像我的这个租用独立民宅,雇用师范专业大学生做老师的托管班,与普通居民空出自家的一个房间,看三五个孩子的收费都是一样的。如果托管班能够有规范、有审批,那这个市场也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

  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李福生说,针对托管的问题,他曾经把自己的调研报告递交给人大等多个部门,希望政府能给托管班的管理出台一个明确的规范,让托管班有法可依,摆脱“三不管”的尴尬现状。李福生认为,这项管理不论最终是落在教育部门,还是落在工商部门,或是落在卫生防疫部门,首要的问题就要让托管班有“身份”。相信在相应规范出台,管理部门跟进后,有着强大市场的学生托管行业会摆脱目前的“黑、滥”局面,越来越成形,越来越受家长认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