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宝回答记者提问。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东北网1月9日讯(记者 孙晓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去年11月1日经国务院批复。日前,正式下发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9日,前来哈尔滨参加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宣传贯彻会议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就《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国宝表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大家都知道东北的黑土地乃至华北平原的生态都在其保护之下。如果大小兴安岭这道天然屏障一旦消失,东北这个国家大粮仓将要受到严重的威胁。大小兴安岭经过六十多年的开发,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而自身的森林资源正在锐减,森林的边缘已经向北减退了100多公里,湿地也减少了近一半。所以说,过度的采伐将给我国未来的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张国宝说,正是基于对上述原因的认识,我们必须对大小兴安岭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规划》的出台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国家的大粮仓、保护东北黑土地,让大小兴安岭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所必须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来看,这一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长远的生态意义。一年来,我们反复与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党委政府进行沟通协商,并在温家宝总理的亲自主持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一规划。
林区的停伐将对地方财政收入,林业人口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张国宝表示,保护大小兴安岭林区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木材的减伐,甚至要停伐,我们要将原来规划的720万立方米的采伐量减少到295万立方米。对于因减伐停伐造成当地“木头财政”减少的状况,以及林业人口再就业的问题,我们也设计了妥当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中,我们将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未来停伐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将享受到国家转移支付方面的资助。
最后,张国宝欣喜地介绍说,经过计算,我国在对大小兴安岭林区采取保护、抚育、管理措施后,将形成二氧化碳碳汇7.32亿吨,这将对我国减排工程、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新闻背景: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UNFCCC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它包含除了UNFCCC之外法律上所需承担的义务。议定书附件B中包括的各国(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及经济转轨国家)同意减少人为6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碳、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排放量,在2008-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水平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