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关东古巷将建成“民俗博物馆”
2011-01-11 10:14:02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妮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关东古巷”效果图

  黑龙江新闻网讯 哈尔滨城史百年,地缘文化却可追溯到千年。上下一千年,文化一脉相承——千年的金源文化、百年的关东文化、中华巴洛克文化和时尚的都市文化……走进关东古巷,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穿越时空,从古到今,尽览哈尔滨文化。

  “关东古巷可以说是一间哈尔滨‘民俗博物馆’。”关东古巷的设计者王建伟说。

  捕鱼 驯鹿

  再现“金源文化”

  关东古巷坐落于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的“南岸”文化区内,建筑规模8000余平方米,是一条大型仿古内廊。哈尔滨城史可追溯到千年的金源文化。关东古巷称之为“古”巷,也是涵盖了哈尔滨地缘文化中,最为悠远的金源文化。

  金源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渔猎文化。昔日,人们手拿刀叉,跳进茫茫的芦苇荡捕鱼,钻进茫茫林海,狩猎动物。设计者通过立体三维画面和人物、动物雕像,还原当时冬捕、驯鹿、狩猎的场景,将当时渔猎文化时期,人们居住的建筑,用原木支起的“撮萝子”等盖在巷子内,透出浓浓的金源文化。

  黄包车 捏泥人

  演绎“闯关东”传奇

  “闯关东”在哈尔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百年前2000多万人闯关东的情景是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关东古巷以闯关东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关东乡村情、关东城市情、关东少数民族情为主要线索,以“关东艺、关东味、关东情”为主要展示内容,还原“闯关东”时期,哈尔滨的市井面貌。

  “建筑是一种语言,我们用建筑语言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王建伟说:“巷子内青砖铺地,灰砖砌墙,路边站着穿长衫、大褂的‘人’,跑着拉黄包车的、坐着捏泥人的、两肩担扁担的,生动的表情,惟妙惟肖的动作,让走进巷子的游人感受到闯关东时的市井面貌。”王建伟说。

  大烟袋 吊摇篮

  浓缩“东北八大怪”

  “东北传统文化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关东古巷也将其纳入巷子内。”王建伟说。走进巷子的乡野区,参观者在此可看到“东北八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大缸小缸渍酸菜,养活孩子吊起来,吉祥喜庆黏豆包,翻穿皮袄毛朝外,草皮房子篱笆寨,狗皮帽子头上戴。

  黏豆包 糖葫芦

  品尝“东北味道”

  关东古巷还建设了演艺小吃区。“一进门,就是个大舞台,可以演东北二人转、关东大鼓、皮影戏等传统曲艺。”王建伟说,在小吃区,参观者还可以吃到东北正宗的黏豆包,看着蘸出一串串红红的糖葫芦……

  “小吃区仿东北大院,木窗棂、青砖地,挂着大红灯笼,坐在东北大院里,品着正宗的东北味,一定让人感觉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老哈尔滨。”王建伟说。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