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月12日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根据社会调查和群众意愿,今年办好20件实事”。20件实事都是哪些方面的?百姓在这些方面有哪些迫切需要和亟须解决的难题?政府确定了哪些目标任务,将采取哪些措施做好这些实事?齐齐哈尔日报对此进行了解读。
实事一 改善公共交通状况,将客流量大的公交线路冬季延时至20点,夏季延时至21点,合理调整上下班高峰运营频率。
群众意愿——
在龙沙工商分局民航工商所上班的李艳茹,一提到挤公交车,就叫苦不迭:“上下班高峰期,挤公交车就像去买‘不要钱的包子’一样,车上经常严重超载,特别是冬天有时候都上不去车。如果能按照上下班高峰期调整公交车的运营频率就好了。”
“我家离单位比较远,中间需要转好几辆公交车,在南铁道站点等28路公交车是我每天最头疼的事。早晨比较冷,每次都要在站点挨冻,才能搭上人满为患的公交车。”嫩江公园管理所贾奇说。
现状——
上下班时,没个强健的体魄、不惧被踩脚的勇敢上不了公交车;部分公交车随意跳站、甩客;特别是冬天,公交车少、间隔时间长,大量乘客滞留在公交站内……这是很多人在乘坐公交车时的感受。据了解,目前,齐齐哈尔市北三区共有29条公交线路,其中,中通公交公司管辖15条、北方公交公司管辖13条、客运公司管辖1条,除了101路晚8点收车、102路晚9点半收车外,其余均是早6点发车晚7点收车。
政府决策——
听到百姓的呼声,政府及时跟进。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改善公共交通状况,将客流量大的公交线路冬季延时至20点,夏季延时至21点,合理调整上下班高峰运营频率。给居民的出行提供安全保证的同时,也帮助百姓解决乘车难的问题。
实事二搞好停车场(位)建设,新建小区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控制规定的要求建设停车场,未建停车设施及停车设施明显不足的已建成小区,有条件的也要新建扩建地下停车设施,公共建筑要按照使用功能配建停车场。
群众意愿——
一提起停车位,龙兴嘉园的居民张立峰感慨颇多:“我们小区根本没有停车场,夏天,楼下停的都是车,回来早了把车停在里面,第二天早上想开出去都难;冬天更麻烦,得把车停到对面小区的地下停车场,然后步行回家。”张立峰盼望自家小区里能建一个停车场,自己不用再在数九寒天去别的小区停车了。
现状——
虽说近些年齐齐哈尔市新建成的规模较大的小区都建起了停车场,一些旧小区的地下自行车场也改建成了停车场,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有车一族的需求。市规划局不久前在全市规模较大的小区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已建成或改建成停车场的小区中,地下停车场的面积一般在3000至4000平方米左右,小一些的不足千平方米。
如兴海家园、北疆雅苑等建有地下停车场的小区,其可停车位数量远远达不到居民车辆拥有量。建有地下停车位的大型商场、超市附近,同样街路两侧停满了车。还有一些商业建筑附近的胡同、街路常常被司机们当成了临时停车场,造成道路拥堵。
政府决策——
今年,齐齐哈尔市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相应档次和标准配建停车设施,中心广场周边区域户均配建停车位要达到1个以上,其他区域户均配建停车位要达到0.5个以上,其中安置动迁户的棚改小区可适当放宽,但户均配建停车位要达到0.3个以上。公共建筑要按照使用功能配建停车场,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得少于0.3个停车位。未建停车设施及停车设施明显不足的已建成小区,有条件的也要新建扩建停车设施。
实事三加大城区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改造次干道和巷道,在规模较大的小区增加车辆进出口,并对超大的小区分区处理,形成道路网格化,保障交通顺畅。
群众意愿——
家住北疆小区的展庆开出租车多年了,这几年走街串巷,对城区街路的变化最有感触。“几年前,中华路刚建成时,让我们开车跑在上面感觉宽敞又舒心,可现在车越来越多了,原来感觉宽敞的几条路,现在也仿佛变窄了,一到上下班高峰竟然也塞车。”
现状——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齐齐哈尔市部分道路路况下降、规划落伍、设施简陋、功能低下等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其交通状况亟待改善,城市形象更是迫切需要提升。为此,齐齐哈尔市于去年先后改造城区道路29条,铺装面积24.2万平方米,完成道路养护维修4.6万平方米;新修农村公路3405公里,道路通行能力得到增强,群众出行得到了极大便利。不过,因种种原因,齐齐哈尔市还存在着部分“断头路”和“卡脖路”,特别是近年来上路车辆激增,经常引起上下班时段的塞车,道路建设仍是新一年齐齐哈尔市群众关注的焦点。
政府决策——
今年,齐齐哈尔市将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区路网建设,计划新建、升级改造道路6条,道路建设总长度21.57公里。加密城区路网,打通“断头路”,拓宽“卡脖路”,改造次干道和巷道,在规模较大的小区增加车辆进出口,并对超大的小区分区处理,增加次干道,形成道路网格化,保障交通顺畅。
实事四搞好棚户区改造,力争1.2万户居民迁入新居。
群众意愿——
54岁的王常荣家住灯泡厂宿舍附近,30多平方米的矮屋子,夏天人热得哗哗淌汗,冬天白菜在屋里也能变成冰疙瘩,上个厕所也得走个十几分钟,生活垃圾和废水更是没处倒。看政府这两年实行的棚改工程,他心里也有了奔头:“我家这儿尽早实行棚改。”
现状——
如何让低矮破败的平房逐渐减少,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小区逐渐形成,从本质上提高百姓居住条件,成为齐齐哈尔市人民期盼,也是政府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去年,齐齐哈尔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逐步扩大市场化改造比例的原则,市区内共拆迁棚户区133万平方米;投入棚改资金28亿元,开工建设棚改回迁房140万平方米,9350户棚改居民迁入了新居。目前,齐齐哈尔市还有一部分群众仍住在排水难、出行难、取暖难、入厕难的棚户区。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主线,以建设滨水园林城和生态宜居鹤城为目标,继续本着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组织为辅的原则,将棚户区改造与城中村改造有机结合,城区计划拆迁改造24个棚户区地段,130万平方米;计划建设棚改回迁安居房140万平方米。
实事五 改造农村泥草房3.6万户。
群众意愿——
已经搬进楼房一年多的依安县兴福村农民胡光华,至今总是把自己第一个在村里报名盖小楼的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他说:“住了几十年的土房,泥草房改造让我没花多少钱就能住上小洋楼,真是赶上好时代了!”不过,老胡还有个愿望:“我的很多亲戚朋友还住在土屋里,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一样尽快通过泥草房改造住上新房子。”
现状——
随着齐齐哈尔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进一步加速推进。一幢幢宽敞明亮的节能、环保砖瓦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座座农民别墅楼、公寓楼像璀璨的明珠一样镶嵌在嫩江畔。2010年,齐齐哈尔市采取农民自筹、政府补助、银行贷款、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融资方式,实施整村推进、整屯推进、农民公寓、农民别墅、廉租房、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六种模式,加快了齐齐哈尔市泥草房改造步伐。目前,全市拆除泥草房3.98万户、235.8万平方米,新建住房4.13万户。全市村镇住宅节能房比例达到23.5个百分点,广大农村群众真正体验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但还有35万户住在泥草房的农民。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继续以泥草房改造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将小城镇建设、泥草房改造有机结合,预计改造泥草房3.6万户,并全面推进农村住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实事六 改造低温楼40万平方米。
群众意愿——
家住建华区坤顺小区的王淑玲老人说,自己家住的这个楼已近30年了,每到供暖期,屋里温度老是上不来,尤其到了后半夜更冷。经过向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咨询她才知道,供热管网老化,墙体不保温等原因,造成了供热效果差。”
现状——
由于供热管道年久老化、楼房循环系统不畅、回水温度不够等原因,使齐齐哈尔市很多老小区成为低温楼。自2009年《齐齐哈尔市城区低温住宅综合楼改造实施方案》出台以来,齐齐哈尔市多家供热企业、物业企业采取垫资等方式快速启动低温楼改造工程,按照方案要求,对部分低温楼实施外墙、屋面、楼宇门窗节能改造,并实施系统检修、改造,分户改造、清洗更换供热管道、楼外墙体保温改造和居民室内塑窗更换等多项工程。仅2009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749.67万元,先后对78栋低温楼实施改造,改造面积达27万平方米。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继续加大改造低温楼工作力度,完成改造低温楼70栋、40万平方米的既定任务,让更多群众住上“暖屋子”。
实事七抓好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工作。
群众意愿——
铁锋区新民小区的低保户赵红因事故将腿摔断造成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生活十分贫困,一家三口因没有房子,几年来一直处于漂泊状态。但齐齐哈尔市为双困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的政策,给她一家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她表示,有了这笔补贴款,可以不再为租房发愁了。
现状——
对于就业和家庭生活都很困难的“双困家庭”来说,通过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和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办法,是使这个群体达到居者有其屋目的的有效途径。齐齐哈尔市从2002年开始发放廉租房补贴。几年里,随着补贴条件的放宽和补贴金额的上涨,到2009年齐齐哈尔市又启动了建设实物配租廉租住房工程,以优先解决和改善双困家庭中孤老病残人员的居住条件。结合齐齐哈尔市实际,相关部门采取集中建设、棚改回迁中配建和商品房开发中配建三种方式,解决了实物配租廉租住房房源问题。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9年间,齐齐哈尔市已累计发放廉租房补贴1.1亿多元,有8万余户次家庭、近18万人次从中受益。仅2010年,齐齐哈尔市建设廉租房3055套、12.8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28万户、5.14万人、3084万元。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进一步抓好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贴发放工作,使更多的双困家庭不再因住房而发愁。
实事八加强小区物业和环境管理,实现物业收费、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三公开,在中心城区有物业覆盖的小区全部建立业主委员会,并抓好小区亮化、绿化、硬化和美化工作。
群众意愿——
龙沙区万米楼小区居民王斌就楼道里乱堆物品、窗户玻璃破损等现象,几次找物业反映情况,但楼道脏乱的状况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王斌对此很不满意,他表示,虽然这个小区是老小区,居民交的物业费不是很高,但小区坐落在鹤城最美丽的劳动湖畔,楼里不干净利索,有损城市形象,物业不能只收费到位,而服务不到位。
现状——
这几年,关于物业只收费不管理的怨言始终存在。物业该管什么,居民该不该参加小区管理……居民糊涂得很。据齐齐哈尔市建设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住宅小区188个,物业管理企业87家,物业管理覆盖率近70%。相比而言,一些新建小区物业比较规范,王仔花苑、东市场、永青、南慧花园、兴海花园等均为国家级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运建园、青云、浏园安居等40多个小区为省级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阳光花园、昊方名苑等70多个小区是市级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相对来说,旧小区的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则不高,而齐齐哈尔市老旧小区占到所有小区的65%以上。目前北三区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业主委员会覆盖率70%。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加强小区物业和环境管理,实现物业收费、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三公开,在中心城区有物业覆盖的小区全部建立业主委员会,并抓好小区亮化、绿化、硬化和美化工作,在进一步规范小区物业管理的同时,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美好。
实事九解决行人如厕难问题,中心城区新增环保公厕10座、大型移动式环保公厕2座。
群众意愿——
龙沙区五龙街道丰恒小区68岁的居民李霞患有肾炎,茶余饭后出去散步从来不敢走太远,因为公厕少让她觉得很不方便。看着老伙伴们三三两两出去散步,她很羡慕。李霞说:“如果公厕多几个,我也能和老姐妹们一边说笑一边散步了。”
现状——
行人如厕难,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楼房的增多,原来与平房配套存在的公共厕所也渐渐“消亡”,行人一旦“三急”,也只能往商场、医院、机关里跑。虽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齐齐哈尔市按照建公厕的标准,近三年共建公厕30座,缓解了行人如厕难的问题,可是建起来的公厕一段时间后有的还被改成他用,让本以紧张的公厕更是少得可怜,使行人感到如厕难。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加大建设公厕投入力度。市政府将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公厕布点布局,在人群密集地区安装公厕,解决行人如厕难问题,将在中心城区新增环保公厕10座,大型移动式环保公厕2座。
实事十确保中小学生用餐质量和在校安全,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餐饮企业为学生配送午餐,依法取缔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加强中小学安保力量和送子车管理,规范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秩序,实行错时放学,减轻交通压力。
群众意愿——
“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中午的吃饭问题,学校配备有食堂,但是口味上、营养搭配上还有待于加强。”孩子上小学的个体经营户李平说。
同样,孩子在青云小学四年四班的家长孙晓红,对每天接送孩子时,学校门口车特别多,很是担心。“虽然每天都有一位交警维持秩序,但双拳难敌四手,总有一些忙不过来的感觉。如果能在学校周围设上一些隔离带,多配几个交警就好了。”
现状——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家长平时工作忙,有时无暇接孩子回家吃午饭,如果孩子不在食堂吃,在外面随意吃,卫生能不能达到标准,就成了许多父母担心的问题。2010年8月,市教育局通过招标,卫生监督所带领家长、媒体等进入中标企业检查配送流程的方式,确定几家有资质的企业为齐齐哈尔市各学校配送营养午餐,确保孩子能够吃上卫生合格、营养丰富的午餐。齐齐哈尔市2006年成立学校安全管理处,去年加大投入,现在1404位保安员负责中小学生校园安全。
政府决策——
今年齐齐哈尔市在中小学生用餐质量和在校安全上加大了投入力度,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餐饮企业为学生配送午餐,依法取缔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加强中小学安保力量和送子车管理,规范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秩序,实行错时放学,减轻交通压力。
实事十一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查处加工、倒卖、使用地沟油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饮食行业餐具消毒的监管力度。
群众意愿——
今年56岁的李淑娴家住龙沙区建工小区,每天要去菜市场采购。“我一个人负责全家人的饮食,这入口关如果把不好,责任可重大啊。去年过年备年货,在一家熟食店买了50多元钱的八珍猪手,结果回家一尝变味了,吃也不是,扔了还可惜,最后只好给邻居家的小狗解馋了。现在,我们最担心就是吃的东西不安全。”
现状——
民以食为天。吃上放心食品,一直是百姓关注的大事。近年来,齐齐哈尔市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大力度,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市卫生局承担起食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的职能,先后开展了节日食品安全检查,食品和含乳食品、问题乳粉、地沟油的专项整顿工作。然而,仍有一些小餐饮店、小作坊存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差、可控能力低,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成规模,市场诚信程度发展缓慢,诚信意识不强等问题。而许多市民只图食品“经济实惠”,也给一些无证经营的小餐饮店、小作坊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土壤。
政府决策——
2011年,为让百姓吃上放心食品,防止病从口入,齐齐哈尔市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密切配合,大力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严厉查处加工、倒卖、使用地沟油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饮食行业餐具消毒的监管力度。
实事十二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群众意愿——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梅里斯乡荣胜村农民杜锐说:“从小到大,几十年一直饮用浅井水,吃上洁净的自来水一直都是我的梦想。现在党的惠民政策好,农民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这三年多,我们附近的哈力、前平、梅里斯等村都用上了自来水,希望我们这儿也能早点告别饮用地表水的历史。”
现状——
告别地表水,用上自来水,一直是很多农民的期盼。2010年,齐齐哈尔市按照水质合格、水量达标且一次全部吃上自来水的要求进行规划,将距离较近的村屯尽可能地集中连片上自来水,减少了施工成本也减少了工期,输水效果也达到了最佳。齐齐哈尔市还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这一有利机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克服困难,筹集资金13684万元,打人饮井431眼,安装自来水431处,使431个饮水困难村屯、20.86万人告别了饮水难,吃上了自来水。但目前,齐齐哈尔市现在还有164.09万农民,3784个村屯未用上自来水。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问题当作惠民大事来抓,并且在施工中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质量执行,群众只需筹集入户部分的管线钱就可以吃上安全的自来水,有些村屯甚至不用花钱,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齐齐哈尔市大力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同时,解决1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实事十三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为7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
群众意愿——
今年刚大学毕业的耿鹏飞,开了一家“博大粗粮糕点店”,小店一开张就迎来开门红,几个月过去了,耿鹏飞的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样,43岁的赵旭辉在东市场小区开办盲人按摩诊所快两年了,现在也想扩大一下诊所的经营规模。耿鹏飞、赵旭辉都盼望着能得到政府扶持创业带就业工程资金的支持。
现状——
想创业资金不足怎么办?在人们的期盼中,国家出台了扶持创业的好政策。怎样让好政策发挥作用,市政府想百姓所想,自2003年8月份开展此项工作后,2006年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承担小额贷款担保的新政策,使创业者不再为找担保犯难。仅2010年,齐齐哈尔市共为902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9461万元。但是仍有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人员为贷不到款而发愁。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发布、资源共享机制,发挥好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机制,深入推进“援稳岗”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创业就业能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4600个,加大对零就业家庭援助力度,帮助4.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为70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
实事十四 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待遇标准,力争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管理,进入省级统筹。
群众意愿——
龙沙区三合村近600名完全和大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反映,按2010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测算,每人每月只能享受247.50元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过低。同时,超过60周岁且完全失地农民即使转变为城镇居民身份也没有资格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待遇标准,成为中心城区内“城中村”被征地农民共同的心愿。
现状——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齐齐哈尔市多个重点项目落地征用了中心城区“城中村”的耕地。齐齐哈尔市于2009年制定了《齐齐哈尔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该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先保后征”的基本要求,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还存在城乡差距和不平等性。该政策运行一年来应参保960人,而实际参保只有23人,给后期征地带来很大困难,且矛盾非常突出。
政府对策——
土地被征用了,按照原有规定,中心城区“城中村”被征地农民得到的养老金又难以保障基本生活,这成为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点。市委书记郝会龙,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冬炎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副市长田国梁多次带领相关部门人员实地调研。经过一系列积极有效地工作,省有关部门最终决定将齐齐哈尔市列为“城镇化进程中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构建试点城市”,并对“试点城市”的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有关养老保险政策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齐齐哈尔市制定了《齐齐哈尔市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暂行办法》,并于市政府十四届五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此方法将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待遇标准,力争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管理,进入省级统筹。该“暂行办法”适用对象是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城中村”,现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且被征地后自愿转为城镇居民身份的完全失地或大部分失地被征地农民。
实事十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解决14.8万名关闭破产集体企业和其他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
群众意愿——
53岁的孟庆华患有脑梗,是龙沙区南航街道兴业社区的居民。去年年底,他病情再次加重,住院后抢救好几天才度过危险期,住院期间5000多元医药费全部是自己掏的腰包。孟庆华原先在齐齐哈尔齿轮厂上班,没想到后来工厂破产倒闭,自己和老伴仅靠每个月1000元维持生活,单位倒闭后根本无力缴纳医保费用。
现状——
医保,将有效缓解市民“看病贵”问题。近几年,齐齐哈尔市向全民医保目标一步步迈进。特别是去年,齐齐哈尔市大力落实新医改方案和全省医保工作部署,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底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8万人,超额完成省有关部门下达的164.27万人的参保目标。齐齐哈尔市还针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利用国家和省政策扶持,争取了5.5亿元资金(目前已到位4.5亿元),解决了齐齐哈尔市8.8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全力推进了关闭破产集体企业和其余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目前,市本级未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8557人。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积极筹集资金,对困难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将其纳入医保范围,并通过简化程序,利用政策优势,使有就业能力的人员积极参加灵活就业医疗保险。在新的一年里,齐齐哈尔市将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解决14.8万名关闭破产集体和其他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
实事十六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增加4万人,覆盖率达到100%。
群众意愿——
家住龙沙区南航社区72岁的王桂兰是“老病号”了,降压药、医治糖尿病的药天天都得吃上一把。以前她看病从来都奔大医院,自从龙沙区实行了药品“零差价”,她每个星期都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不过一想到过完年要到闺女家住一阵子,王大娘就有些忧心忡忡:“闺女家在铁锋区,听说还没施行这个政策,孩子们都忙,到时候我开药就又不方便了。”
现状——
“没有健康,哪来小康?”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卫生系统不断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目标迈进。2010年10月1日起,齐齐哈尔市第一批试点县(市)区——龙沙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甘南县、龙江县、讷河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药品价格下降了37%,同时,建立了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统一配送及使用和监管工作机制。齐齐哈尔市逐步建立了由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引导居民“预防保健在社区,疑难重症到医院”,基本形成了“15分钟就医圈”,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把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全覆盖和增加、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纳入全民健康发展规划,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增加4万人,覆盖率达到100%。
实事十七做好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和住房救助工作。
群众意愿——
44岁的龙沙区锦秀花园小区居民赵文是一位残疾人,妻子常年患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孩子正在读高中,全家人的生活就靠他一个人支撑着。“去年助残日的时候,市残联为我免费更换了假肢,真的很高兴。可残疾的左下肢肌肉因不断萎缩,与假肢的大小不吻合,影响走路,希望新的一年还能赶上好政策,更换新的假肢。”
现状——
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注和关爱的对象。2010年齐齐哈尔市为5个县的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发放价值22.5万元的药品,采用经费包干的方式,为依安、龙江、甘南三县4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医疗救助金额14.4万元,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齐齐哈尔市免费为全市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1000件。不仅如此,齐齐哈尔市还积极争取到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530万,可帮助农村5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或改建住房,目前,已完成危房改造356户,剩余174户正在建设之中。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继续关注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大力推进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和住房救助工作,让更多的残疾人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实事十八在劳动湖沿岸建设全民健身长廊。
群众意愿——
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退休多年的刘汉超,以前上班的时候搞地质勘查,天天走路比坐着的时候多,退休以后也闲不住,没事就喜欢到嫩江公园、浏园大坝、劳动湖畔散步,发现了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像劳动湖沿岸就只能散步,如果想锻炼只有去公园里,可公园里人太多,往往是一个器材,好几个人在排队等候,实在是不方便。”
现状——
如今的劳动湖是鹤城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特别是一到夏天,劳动湖沿岸成了百姓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从200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对劳动湖水系进行综合治理。一期施工任务完成投资2.7亿元,建成卜奎公园和西泊公园,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一期工程建大、中型广场5个;大型雕塑3座;大型音乐喷泉1处。全面改造后的劳动湖,在沿湖两岸将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市民公园,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将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劳动湖成为吸引市民、游人活动的热点地区。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搞好广场、公园、滨水区域、主要道路两侧的景观建设,提高牌匾广告规划设计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完成沿江风光带建设规划,劳动湖沿岸建设全民健身长廊,着力打造集生态、居住、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带。
实事十九加快民营托老所建设,中心城区新建100张以上床位的托老所5处,提升服务质量。
群众意愿——
“找个好一些的养老机构,既有老伙伴陪着聊天,又不让儿女担心,何乐而不为呢?”已年过八旬的张凤琴老人,虽说儿女双全,但她还是自己选择住在一家离儿子家比较近的养老机构里。儿子徐惠民自己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了,说到建设民营养老机构,他举双手赞成:“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也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以后在养老机构度过晚年应该是我们这个年代大多数人的选择。”
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养老机构116个,床位6457张,收养老人5191人,是国有养老机构的3.2倍,极大地缓解了国有养老机构床位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民营养老机构发展,齐齐哈尔市制定了优惠政策,在落实水、电、气、取暖、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2010年又出台了《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若干意见》,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为了促进民营养老机构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市政府在给予补贴的基础上,对1000张床位以上的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采取大力扶持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加快民营养老机构建设的发展,今年将在中心城区新建100张以上床位规模的养老机构5处,建服务水平较高的民办养老机构。
实事二十加快社区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城区1/3以上的社区公益用房使用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并按70%以上的比例设置居民文化娱乐空间。
群众意愿——
每天吃过晚饭后,铁锋区人民小区居民刘艳丽都要拉着老伴下楼散步。“我和老伴每天晚上都要到社区广场上散散步,摇摇功夫扇,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白天我们也常往外跑,就是冬天太冷,坚持不了多久就得回家。我们也盼着能有个让我们娱乐休闲的场所,打打扑克,做做运动,为晚年生活添光添彩。”
现状——
寒冷漫长的冬季,居民对室内活动需求非常强烈,只有解决好社区办公用房、室内活动场所等公益用房问题,才能满足群众多样性活动的需求。齐齐哈尔市现有256个社区,城区有197个社区。去年,齐齐哈尔市总投资7253万元,用于社区公益用房建设,使用面积达到18100平方米,建成社区公益用房60个。服务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示范社区就有24个,服务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社区有41个,服务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达标社区已经达到72个。
政府决策——
2011年,齐齐哈尔市将进一步加快社区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总投资需要7741万元,使用面积达到19400平方米,完成65个社区公益用房的改建扩建。城区1/3以上的社区公益用房使用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合理设置社区组织办公区和居民活动区的空间与比例,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居民,所有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场所面积要达到社区公益用房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