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3日讯 上月中旬,受哈发电厂管道事故影响,中北春城3期的数千户居民室温骤降,“市长热线”接到投诉不断。经该热线积极协调督办,市房产住宅局派员坐镇现场指挥,供热单位、物业通力配合,半个月内对小区供热设施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提高了热效力,目前小区3期供热达标率已上升到99%以上。业内人士说,近年来,我市区域性出现供热矛盾并不鲜见,中北春城3期的做法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范例。
上月10日,哈发电厂发生管道故障,供热压力突然降低,导致中北春城3期5700户居民室温急剧降低。“市长热线”统计,去年12月10日至31日,热线涉及中北春城3期供热问题派单量1070个,其中12月14日一天达165个。市热力公司和小区物业组织了40人的队伍逐居民楼走访发现,室温在18摄氏度以下的住户近80%,其中12摄氏度以下的占40%。为让数千户居民尽早住上暖屋子,该热线召集有市区房产住宅局、热力公司、宏邮物业、街道办事处参加的协调会,研究制定解决供热矛盾方案,并组织供热专家考察中北春城3期的供热设施,找到问题症结。
在故障发生初期,随着热电厂供热压力下降,中北春城居民室温降低,压力逐渐恢复后,室温并没有同步上升。专家分析认为,该小区建设中安装的供热换热设备比较先进,适宜“吃细粮”。而热电厂的供热压力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供热问题出现。鉴于此,市供热办供热管理处与市热力公司第三分公司研究制定了“增加改造供热设施”的解决方案。从12月15日开始,热力公司请建筑设计院设计改造方案、购买设备,宏邮物业着手为施工准备场地、房舍,还派出供热技术人员参与新设备安装,夜以继日,终于在月底前将投资100多万元的3套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这套新设备弥补了原有设施对热压力适应性差的缺陷,既能“吃细粮”,也能将较低的热压力有效地转换成热能。
1月11日、12日,记者对中北春城3期的20户居民作了回访。走进47号楼3单元王先生家,暖意融融,温度计显示为22摄氏度。34号楼4单元的隋女士说,一个月前,家里只有11摄氏度,只好搬到母亲家借宿,如今,家里室温升到了21摄氏度左右。
记者从宏邮物业了解到,几天来,数千户居民中,只有9户居民投诉不达标,物业正组织人力查找原因,力争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