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百年口岸绥芬河基本情况介绍
2011-01-18 17:14: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

  一、绥芬河基本情况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下辖两镇。1975年绥芬河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计划单列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1999年经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批准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2009年4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绥芬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西距哈尔滨460公里,东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21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210公里,距俄远东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有1条铁路、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通过绥芬河可借助俄罗斯港口打通黑龙江省到日、韩等国家的出海口。绥芬河既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也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绥芬河森林覆盖达到76%,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周边有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长白山和镜泊湖,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金角湾和阿穆尔湾等旅游胜地。绥芬河还是共产国际地下交通线主要的国境枢纽站,李大钊、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曾由此进出国境。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987年恢复边境贸易后,特别是1992年沿边开放以来,绥芬河借助国家赋予边境地区的优惠政策,以创建“国际商贸旅游名城”为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挖掘优势,培育形成了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外向型经济十分活跃,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的特色发展之路。被国家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30周年发展典型地区之一,是入选的唯一沿边开放城市,同时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

  (一)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1987—2009年,共上缴关税和代征税59亿元。进口商品多为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累计进口原木5760万立方米,锯材111万立方米,占全国木材进口量的20%左右,年加工能力已达到400万立方米,成为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被国家木材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木业之都”荣誉称号,累计进口化肥846万吨,纸浆377万吨,铁矿砂410万吨,原油742万吨,成品油241万吨,对弥补国内资源类物质紧缺,调剂国内市场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地方实力越来越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黑龙江省十强县(市)之首,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存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高居黑龙江省县市首位。财政收入连续两年突破10亿元大关,高于省内多个地级市。对俄进出口总额占据全省的三分之一,口岸过货量占据全省80%以上。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09年以来,我市实施“七大举措”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俄罗斯经贸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三)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是积极开辟国际市场,贸易领域不断扩大,商品品种日趋丰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开辟俄、日、韩、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目前我市的进出口企业已经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进出口商品品种不断丰富,出口商品主要以服装、鞋类、旅行用品及箱包、纺织纱线、机电产品、农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家具、塑料制品、汽车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木、化肥、油品、纸浆、铁矿砂为主。二是外贸企业数量日益增加,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我市具有经营业绩的进出口企业已经发展到405家,其中:进出口贸易额超亿美元的企业3家,超5千万美元的企业7家,超千万美元的企业55家,超百万的企业215家。对俄商场形成了服装鞋帽、日用小百、五金家电、建筑装饰材料、木材集散、果菜肉类、俄货商品等七大专业市场,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达到15个,年交易额12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东北地区对俄贸易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三是对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自与俄罗斯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以来,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累计达到700余项,金额3亿美元,派出劳务23000人次。四是境外投资企业及项目日趋增多。截止到目前,我市共有83家对俄境外投资企业,投资总额32347.4万美元。其中:森林采伐加工类企业64家,投资总额20916.7万美元;农业种植养殖类企业4家,投资总额1900万美元;制鞋类企业3家,投资总额1430万美元;商场酒店类企业2家,投资总额269万美元;房地产建筑类企业3家,投资总额1975万美元;原油、矿产资源类企业5家,投资总额5480万美元;纺织品加工类企业2家,投资总额367.7万美元。五是辟建了一批对外开放特殊功能区。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规划控制面积1.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进出口加工。目前,综合保税区卡口、路桥、报关报检大厅等都已完成, 并于今年8月31日通过了国务院联合验收小组的正式验收。铁道部已经批复同意在综合保税区内建设宽标轨铁路线,铁路站场及货场位置已经初步确定。与省邮政物流速递公司等首批9家企业签订了入区协议,协议金额7.065亿元人民币,投资涉及制冷设备电器组装、果菜加工、珠宝、高档家具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边境经济合作区自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实现快速发展,入区企业近400家,从业人员近15000人,主要产品包括板材、机电、服装、食品四大类。中俄绥芬河跨境经贸合作区规划面积4.53平方公里,中方1.53平方公里,俄方3平方公里,中俄双方已累计投资14亿元。2009年,被商务部列为推进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建设试点。境外加工园区规模逐渐壮大,我市先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辟建了米哈依洛夫卡、跃进、新北方等境外工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称为“绥芬河模式”。

  (五)对外交流影响越来越广。多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与俄毗邻地区各层次交流。2007年,在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成功举办了中华民俗彩灯展。2008年,举办了“中俄千名妇女儿童手拉手”活动,参加了莫斯科国际市长论坛。2009年,我市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参加了莫斯科中俄经贸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名优商品展销会”;承办第二届中俄政党论坛,两国副总理和38名副部级以上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展“万名大学生创业就业工程”,聘请北大方正、清华等多家资深培训机构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使大学生成为提供贸易撮合、产品销售等服务的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服务于中俄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开展“万名俄罗斯友好使者游绥芬河工程”,分批邀请俄罗斯远东地区医生、教师、警察、退伍军人、公务员等1万人来绥观光旅游,扩大了绥芬河在俄远东地区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内涵丰富的对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经贸合作,促进了边境地区和谐,绥芬河也被誉为“中俄友谊城”。 2007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为绥芬河题词“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六)发展理念越来越新。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用创意创新活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年初以来,我市开展了系列激情创业活动。在招引人才上,出台了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零成本”创业就业的《意见》,在哈尔滨市分别与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召开了大学生创业对接推介会,与黑龙江大学共同签署了《绥芬河市与黑龙江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吸引省内高校大学毕业生来绥创业就业;在机关干部培养上,以沿边开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焦点,组织全市年轻干部开展辩论大赛,从中锻炼、发现年轻干部。同时,进一步加大选拔力度,不拘一格,超指数配备年轻干部;在创业氛围培育上,举行了“激情创业”事迹报告会,组建了企业家俱乐部。10月中旬,我市还举办了“前三十年看沿海,后三十年看沿边”主题论坛,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意识,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七)人民生活越来越好。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06元,分别为1987年的8.1倍和15.3倍。2009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4亿元,人均119682元,分别为1987年的501倍和183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09年6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指示“要充分发挥黑龙江地处东北亚腹地中心的区位优势,推动对俄经贸合作,使黑龙江真正成为我们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绥芬河作为我省最大的对俄口岸和承接中俄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不断探索进一步提升沿边开发开放的新思路、新模式。结合《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和自身优势,我市提出了争当沿边开放升级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力争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真正把绥芬河建设成为全省开放功能最完备,开放型经济发展最快,市场化程度最高,对外开放拉动力最强,生态环境最优,城市特色最鲜明,人均指标全省最高,社会和谐程度最佳的地区。

  当前,我市重点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全力争取列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上实现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对外开放区域从沿海扩展到沿江沿边,完成了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30周年发展典型地区中的唯一沿边城市,绥芬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沿边开放程度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从建市之初的700万元和9万元分别增长至2009年的69亿元和10亿元。随着沿边开放的不断深入,边民日渐富裕,边境更加和谐。实践证明,大力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是实现国家兴边富民安邦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升沿边开放”以来,国家将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置于同等高度。绥芬河是我国沿边开放最为重要的口岸之一,通过积极争取,将绥芬河沿边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十分必要和可行。一是符合中俄两国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的需要。中俄两国是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和边境线最长的毗邻国家,但双方的经济关系却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2009年,中俄贸易总额为395亿美元,仅占各自外贸总额1.8%和8.4%。中俄两国政府对迅速扩大和深化双边合作寄予了很大期望,近年来,分别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开发远东地区战略,并共同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而绥芬河正处于战略互动的关键节点,将绥芬河列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对落实《合作规划纲要》,加强双边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二是符合我国完善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需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将沿边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东北地区先后批准辽宁沿海开放带、吉林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沈阳经济区。今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又下发了《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从国家提升沿边开放的整体布局看,唯独缺少对俄合作的国家级经济区。将绥芬河列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有利于形成南北呼应的沿边开放格局,实现南北东西区域的协调发展。三是符合我省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需要。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与我省15个国家一类口岸形成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共同组成了我省“半月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哈大齐工业走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与沿边开放经济带仍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将绥芬河列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培育成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可以综合利用绥芬河地缘、口岸、市场、人文等优势,通过一点带动两翼发展,打通黑龙江省“出海口”,与哈大齐工业走廊交相呼应,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为尽快列入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我市已经完成了《设立绥芬河开发开放试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先后赴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汇报了有关情况,并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申报绥芬河成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报告》。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发改委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正式申请。


 

  (二)全力加速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强内涵式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铁路站舍改造。2008年,我市紧抓国家投资四万亿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积极向铁道部争取,将牡—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列入了铁道部2009年拉动内需12个短平快项目。原有铁路站舍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施严重老化,站场能力和技术设备已不能满足逐年增长的客货流量需求,通过争取被一并列入了改造计划。今年6月6日,牡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绥芬河段先期开工。7月28日,新建铁路站舍设计方案通过铁道部专家初步评审。目前,正在对新站舍区域内的房屋进行产权明确和价值评估。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与铁道部、哈铁局、铁三设计院沟通,积极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二是加快推进4C级机场项目。支线机场是构建绥芬河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的关键环节,将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形成有利补充,使我市彻底结束区位交通边缘化的历史,实现各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运转,进一步提升我市沿边开放层次。在我国沿边开放的主要口岸城市中,满洲里、凭祥、瑞丽、黑河、漠河都拥有机场,特别是满洲里国际航空口岸已经实现对外开放,我市筹建支线机场正是弥补对外开放存在的不足。今年8月18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十二五”期间机场建设初审会上,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基础建设司、国家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国家空军作战部及专家组的初步认可。目前,我市正积极开展机场选址、设计、项目报建等前期准备和立项审批工作,争取明年列入国家民航总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三是加快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加大哈尔滨-绥芬河-俄远东港口-日韩等国及我国南方港口的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加快引进物流配套服务机构,做好与俄、韩、日等相关国家和地区运输查验部门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协调运营机制;加强与国内物流企业协作,积极开辟新的集装箱运输模式和线路,促进“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常态化。通过一系列举措,把绥芬河打造成东北亚区域的物流枢纽中心。

  (三)全力推进对俄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在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全省进一步推进对俄合作工作会议精神,我市以适应性战略调整为核心,结合自身开放特点,挖掘和利用好“差异性”效应,发挥跨境区域影响职能,力争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依赖边贸优惠政策向依靠特殊功能区支撑转变。放大和激活综合保税区的牵动作用。在区外建设相配套的现代产业园区,实施岸区联动。引进国内外国际贸易企业开展中俄规范贸易,吸引“总部经济”入驻。引进委托代理、报关报检、维修维护等延伸服务业和金融、保险、理赔等配套服务业。加强与上海外高桥、苏州等保税区的战略合作,延长区内企业业务链,共同开辟俄罗斯市场。二是由以口岸通道及简单物流为主向国际商品集散中心转变。依托跨境林业产业链条和俄罗斯林木资源优势,积极辟建集木材加工、烘干、仓储及标准化、规格化、多样化分装分拣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木材集散中心。以台湾商品为突破口,推动台湾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学会投资3亿元建设台湾国际商贸中心项目,拓展台湾商品在俄销售市场。增强建筑商品集散功能,推进浙江永康超越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五金城项目。整合电子产品市场,尽快落成山东浪潮集团电子产品加工项目,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由以贸易为主向贸易与投资合作并重转变。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投资形式,参与俄罗斯林业、农业、建筑等领域,扩大境外投资规模。加快建设境外工业园区,壮大制鞋、地板等生产项目,招引服装、电子产品等生产项目。同时,推动落实俄公民携带8000元商品免税及持简化手续进入跨境经贸合作区的政策问题,继续争取铁路车站危险品经营资质,简化异地办照手续,为两地企业创优投资合作环境。

  (四)全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吉书记视察绥芬河时提出“绥芬河要在三年内基本实现城市化”的指示精神,我市制定了《绥芬河市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0-2012年工作规划》,创造性的提出建设绥芬河市新型农村社区,对11个行政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力争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增强口岸、园区和产业带动作用等措施,促进城乡各种要素双向流动和互补,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全省整县(市)推进城市化的示范市。总体思路是把绥芬河建成“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具有“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态特色”的国境商都。将城区、近郊和远郊分成三个圈层,根据各自优势错位发展,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政策措施等六个方面,实行城乡一体化布局。一是以西城区开发和东山棚户区改造为依托,采取村居合一的方式,将前进村、绥东村、建华村、建西村、建东村、朝阳村等6个城中村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二是以构建现代田园城市为蓝图,建设北寒中心镇,将阜宁镇政府迁到北寒村,对北寒村和南寒村进行整体改造,重点建设配套产业园、机场服务区和现代农业观光园;三是建立建新村和谷盈新邨(宽沟村)两个卫星村。利用建新村和大岭下屯原有的产业优势,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设施农业生产和生猪养殖及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推进建新工业园建设;利用谷盈新邨独特的区位优势,整合永胜村现有资源,重点建设综合保税区的配套经济服务区、交通枢纽服务区和观光农业旅游区。目前,谷盈新邨一期工程已建设平房32栋64户。二期工程38栋平房、12栋小二楼及幼儿园、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综合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广场、农业生态观光园等20项工程已经纳入新村规划,将陆续开工。编制完成了《绥芬河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09-2013)》,全面启动了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2.98亿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