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75岁 婴儿死亡率降到8.63‰
2011-01-18 17:53: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市举行2011全市卫生工作会议 东北网记者 王蕊摄

  东北网1月18日讯 (见习记者王蕊)“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医药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81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6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5/10万,均达到或好于全国和黑龙江省平均水平。这是记者从18日召开的“2011年哈尔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过去的五年,是哈尔滨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最大的五年,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推动一批基层医院整体或部分转型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创新科技引进方式和合作方式,科学制定了“2333”发展战略,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的实惠。五年来,哈市各级政府投入卫生事业经费45.3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26亿元,增长26.8%。

  到2010年底,哈尔滨市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制度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参合人数从122万增加到353.6万,参合率从84.8%提高到99.1%,实现了对全市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人均筹资水平从45元提高到150元。2010年,全市新农合筹资达5.3亿元。五年间,共有351.4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获得医药费补偿7.6亿元。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第一批试点的6个区、县(市)106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为群众让利1272.2万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实现年人均15元,筹资1.7亿元。免费向居民提供22项公共卫生服务。

  截至2010年底,哈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新、改扩建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10所;全市8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业务用房楼房化或砖瓦化,基本设备配备率达到75%以上。全市县(市)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到12097人,乡村医生总数达到7184人,全部达到中专(含中专水平测试)学历。全面开展城市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活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实现了全覆盖,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

  “十一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基本完善。2010年,对102万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国家免疫规划12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主要目标。无偿献血量从23.1吨增至39.3吨,全血、血小板100%来自于自愿无偿捐献。院前急救网络向农村延伸,建成县(市)急救站10个,乡镇分站9个。市区及县(市)城内平均急救半径为4-6公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0分钟,优于国家标准,两分钟出车率达到80%以上,抢救成功率达98%。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