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加快我省战略新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端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颋
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端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颋。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加速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支持我省长久发展的动力和关键。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件中,正式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产业。
注:
云计算:是把普通的服务器或者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获得超级计算机。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识别器和网络,将物理世界、数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等对象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感知、识别、处理、态势判断和决策执行,达到智能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云计算”与“物联网”两大新兴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是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平台的管理、控制与应用,让其更好地实现可靠、安全、连续的全方位服务,形成一个有效、良性的价值链体系和业务生态系统,推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进一步利用云计算智能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制定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努力实现技术成果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产业与行业发展。据权威资料公布:未来五年,云计算、物联网产业蕴含着几万亿的市场空间。利用好了,可以为黑龙江省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GDP持续提高甚至实现翻番的重要保障。
我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如下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一是我省地处三江平原,地形大多平坦开阔,是地质灾害的不易发区,不在地震带之内,甚少发生自然灾害,适于“云计算”、大型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地质要求。二是我省地处北纬43°25′-53°33′之间,而从全世界的超级云计算中心布局及选址看,微软、IBM、Google、美国国家安全局等众多公司和政府的云计算中心都集中在北纬40°-50°之间。我省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超过6个月日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适宜“云计算”、“物联网”行业IT设备长时间通过自然冷却降温的方式,少使用空调,少耗电,少排放,为其打造成绿色节能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三是潜在本地市场空间大。我省拥有大油田、大煤矿、大森林、大粮仓、大旅游、长边境等广阔的物联网应用空间,可扶持本地企业,通过外引内联,将“物联网”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并达到服务本地行业垂直应用的效果,大大提高各领域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形成示范性项目和龙头企业,向国内外横向推广。
(二)丰富的电力资源优势。黑龙江电网地处东北电网的北部,并网运行的电厂222座,总装机容量1886.1万千瓦,是全国少数不缺电并有富余的省份,而且这种优势最少可以持续五年以上。这为“云计算”、“物联网”这种需要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电力支持。
(三)优越的网络资源优势。一是我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新联通三大运营商云集,硬件、网络宽带等相关资源丰富。二是中俄第三条国际陆地光缆已经正式启动。三是计划启动“北极网”项目,建立国际关口局。四是省会城市哈尔滨地处国家骨干网络节点,出口带宽足以支撑哈尔滨信息化及IT行业发展的带宽需求。
(四)拥有交通及人力资源优势。一是我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连接亚欧大陆的桥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交通网络。二是我省拥有97所普通高校及众多的科研院所,每年向社会输送近30万名毕业生及拥有许多领域的高端人才。
综上可见,我省是中国最适合发展以数据存储、备份中心为基础的“云计算”、“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地区,完全有能力在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成为全国的领军省份,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划先行,确定“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全省规划。重点支持以哈尔滨“中国云谷”等地为代表的领军产业聚集地的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面。从政策上,如生产用地、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方面,大力扶持和引导从事“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国内外企业来我省进行投资,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占领全国“云计算”、“物联网”两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制高点,并组建全国规模的行业协会,逐步增加我省在这两大产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和标准的制定者。
(二)从资金上大力支持从事“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公司的发展,包括用于支持公司发展的政府性投资、研发经费,也包括由政府进行协调和担保的融资支持。
(三)加强电力、网络的局部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提供硬件支持,保证相关项目平稳落地。对于这两大新兴产业来说,对电力和网络资源的需求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做到前头。
(四)挑选重点院校,设立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定向培养后续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的、高质量人才,既而,成为全国两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在供应本省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能做为一种资源向全国其他省份、甚至国外输送“云计算”、“物联网”专业人才。
(五)全省树立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大局观,加强对各委、办、厅、局人员的科普和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尽快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