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安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44万宁安人民,解放思想,顽强拼搏、踏实进取、改革创新,共同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伟大事业,全力打造黑龙江绿色产业基地、特色旅游胜地和最佳宜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93.6亿元,同比增长21.6%;全口径财政收入可实现5.24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实现11.55亿元,同比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可实现11750万美元,突破1亿美元,同比增长90%。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特色产业迅速隆起。2010年,全市引进域外投资35亿元,实施新、改、扩建设项目50余个,项目总投资69亿元。倍丰集团宁安化工重组技改、20万吨复合肥、天马水泥技改扩建、雀立混凝土等一批大项目投入生产年新增销售收入17.6亿元,新增税收1.2亿元。,投资1.5亿元的响水米工业园、投资1.2亿元的亿佳隆高档瓷砖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户,中国500强企业5户。宁安工业园区即将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园区规划、园区中路、供电设施、铁西搬迁等项目。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宁安老爷岭、镜泊头道岭、镜泊二道岭等三个风电项目通过核准,宁安老爷岭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投资1.2亿元的鑫淼物流园区投入运营,投资1.8亿元的源丰对俄果蔬物流园区实现口岸向内陆延伸。依托镜泊湖,以“万年火山、千年遗址、百年古城、特色民俗”为框架,投资4.52亿元实施了渤海旅游开发、镜泊湾休闲度假区一期工程等旅游项目,预计2010年,旅游总收入可实现1.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8%。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投资近4亿元,实施了30万亩响水灌区、东京城现代农业示范区、G11国道绿色景观带等项目。扶持培育镜农股份、响水米业、烟叶公司等22户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专业化生产一品村106个,基地面积达120多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累计达110万亩,形成生猪加工、肉鸡加工、优质烟叶、绵白糖、优质米、玉米深加工、西香瓜、对俄果菜出口等八大产业链条,带动了10万亩瓜菜、10万亩果园、10万亩烤烟甜菜、30万亩优质水稻、10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产业基地,50万头生猪和1000万只肉鸡畜牧养殖基地,增加农民收入7亿元。渤海作为新农村建设省级整镇推进试点镇,代表黑龙江省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造出江西村、响水村、小朱家村等新农村先进典型,小朱家村在全国率先整村推广浅层地能利用技术,并成为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
城乡统筹全域启动,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引入“公园经济”这一全新的统筹路径,打破在城市里建设公园的传统模式,在公园里建设城市,完成宁安城乡统筹的总体策划和规划打造宁安大公园,实施10个特色小镇建设。场市共建农垦新城累计投资3.24亿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入运行,垦一食品公司建成投产,3万平方米垦一新区竣工入住,农垦新城联合医院投入使用,场市共建体制创新取得突破,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明星朝鲜族小镇投入资金6656万元,在跨乡镇合并村屯上创出新路子。修建硬质化中心主路和9条巷路,完成上下水管网建设工程和弱电入地工程,朝鲜族养老院和6座朝鲜族特色民居样板房完成主体工程,冬季取暖全部取用浅层地能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广场、朝鲜族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市建设全面提档升级。“三优”文明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施投资14亿的G11高速公路宁安段增幅封闭、投资1.84亿元的G11辅道、投资1亿元的杏山至镜泊湖景观大道等三大公路建设项目。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进程累计达1601公里,通村公路全部硬质化。投资7407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投资3210万元的东京城—渤海垃圾处理工程完成主体工程。投资3亿元,实施宁古塔文化广场、沿江带状公园、中心东街扩建、市区主街路整体改造、宁古塔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市政工程,市区新增绿化面积8.02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的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运行,实现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的奥德管道燃气项目已铺设管道3000余延长米,储配站主体基本建设完毕。围绕高起点、高标准组团式开发的目标,适当提高房地产开发商准入门槛,完成全市第一批棚户区普查工作。
全力构建和谐宁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争取到国家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的牡市唯一试点,新建的一中学生宿舍楼和二中教学楼投入使用,3所小学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县级标准化办学水平全省领先。实施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改造项目6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2010年争取到全省社会养老保险牡市唯一试点,让群众先得实惠,农村参保17084人,为3.4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2405万元。发放低保金2100余万元,全市城乡低保人群应保尽保;建设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500余万元,救助1150人次;实施残疾人住房改造工程和助残康复工程,改造残疾人住房40户,完成白内障手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假肢安装2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