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牡丹江市长张晶川接受东北网专访。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东北网1月20日讯(记者 印蕾)“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深受鼓舞。如何把政府工作报告的思想、坚持的原则与牡丹江的实际相结合,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牡丹江要抢抓追赶跨越的机遇期、提速期,全力打造‘五个城市’,全面加快‘追赶跨越’。”20日下午,出席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牡丹江市长张晶川接受了东北网记者的专访。
回望“十一五” “三大战略”走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特色之路
张晶川告诉记者,“十一五”时期,牡丹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三大战略,走出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特色之路。
——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市经济在“三低”中追赶跨越,在应对危机中弯道超越,总体呈现“2345”的发展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6亿元,年均增长43.1%,实现两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7.2亿元,年均增长26%,实现三年翻一番;GDP实现781.0亿元,年均增长16.4%,实现四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达到12800元、9100元,年均增长11.7%和17.4%,实现五年翻一番。
——沿边开放实现战略升级。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升为省级战略,累计落地项目564个,完成投资242.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2个。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21家企业入驻,9家开工建设。境外6个园区落地项目46个,完成投资23.6亿元。对俄贸易始终占全省“半壁江山”和全国十分之一,全国外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3位。
——城乡面貌发生历史巨变。五年城乡建设投入51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中心城市面积、人口向“双百”目标迈进。场(局)县共建合作项目75个,总投资近190亿元。市区整修街路341公里,是“十五”时期的25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居全省前列。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村镇住房砖瓦化率、道路铺装率、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以上。
——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改制重组深入推进。环卫管理实现由“以费养人”向“以费养事”转变,大城管格局正形成。成立项目生成局、金融招商局、产业招商办,理顺了项目招商推进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财政年节支1050万元。整顿规范了12年没有规范的市区交通秩序。集体林权改革确权率达到98.2%。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收入实现“三个倍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改造棚户区445万平方米、泥草房125.6万平方米,7.77万户居民告别棚户区、泥草房。全市新增就业3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7万人。社保资金投入突破100亿元,“五险”扩面68万人,保障标准提高42%。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展望“十二五”全力打造“五个城市”
张晶川告诉记者,经过十一五的实践,“十二五”期间,牡丹江将紧扣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主题,打造面向东北亚的进出口加工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会展中心。统筹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时代特征,中俄地方合作的发展特征,人均GDP4000美元的消费特征,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牡丹江追赶跨越的地域特征,抢抓战略机遇期和发展提速期,全力推动牡丹江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GDP、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出口总额七个翻番。
“落实到发展任务上,牡丹江将全力打造‘五个城市’。”张晶川说。
——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升级,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城市。推动单向贸易向双向贸易转变,单边贸易向多边贸易转变,以贸为主向贸易加工并举转变,提升口岸功能,加快“五个中心”建设,力争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图们江区域开发、东北东部城市和东北亚各国的互动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拓展日、韩、东南亚、欧盟等国际市场,构筑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设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城市。大力发展以光伏、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工程为重点的战略新兴产业,裂变、提升传统产业,建设新型工业体系。推进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变,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深化贸旅牵动战略,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建设全省区域性消费中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2:43:45。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推进4个城区简政放权和10乡镇强镇扩权试点,加快城镇化、社区化建设,三年内建设100个农村新型社区。加速推进牡海宁同城化和绥东穆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场(局)县共建、校(院)地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65%,成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快推进“三城、五镇、一核心、十大组团”建设,进一步拉开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框架。畅通城市路网,完成主城区棚户区改造和“三溪一河六湖”水系治理,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建筑品位、生态品位、文化品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建设国家级文明城、园林城、卫生城、环保模范城,打造文明和谐、生态环保、宜居宜业的城市形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幸福城市。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核心,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继续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再翻一番。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让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有更大改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得到更多实现,让群众生活和工作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