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依兰“冲刺全身十强县”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2010年,依兰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全县GDP实现82.5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位居全市第二。财政收入实现8.1178亿元,同比增长45.5%,排在全省第11位,全市第3位;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34.4%,排在全省第8位,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61.7亿元,同比增长42.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2005年的30:27.3:42.7调整到29.3:28:42.7。荣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
项目牵动 提速发展 集聚跨越发展的优势和能量
2010年,依兰县确定了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01个,总投资额达478亿元。当年开竣工59个,完成投资36.8亿元,再创依兰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投资1.5亿元的甲醇吹除气人工提取煤基天然气和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完工投产,投资24.5亿元的240万吨竖井和60万吨油页岩炼油项目启动建设,晨光电厂完成扩机增容技术改造一期工程,丹青河水库前期工作逐步实施,并先后与国电黑龙江新能源公司、中核集团辽宁核电公司签订长江屯抽水蓄能电站和核电站开发框架协议。哈肇公路、依七公路开工建设,完成农村公路214.7公里,哈佳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火车站选址工作。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加工项目、樱桃谷肉鸭饲养加工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天年药业冠心保软胶囊生产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年初开工。
在紧抓项目建设的同时,依兰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也越走越大。2010年成功引入中泰能源钻井开采煤层气、广州立达尔万寿菊加工、六和集团30万吨饲料、苏东木业等13个项目,其中超3000万元项目7个,超亿元项目6个,引资总额达30亿元,创下了依兰历史最好水平。
2010年,依兰完成了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启动编制起步区2平方公里控详规划,拟扩区4平方公里。依兰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第二个进入审批审核程序的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在樱桃谷肉鸭屠宰加工、天晶米业新建、旺族光电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的逐步推动下已经日具规模。医药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年生产能力20亿粒、产值2亿元的天年药业项目完成一期工程;力强药业已经同哈药六厂达成合作协议,启动实施两亿贴橡胶膏剂生产项目。农机产业园实现了重点“破题”,被列入全省四个重点扶持农机产业园区,国际知名农机企业福田雷沃签约入驻,项目总投资5亿元,预计五年后产值可达100亿元。
2010年,依兰农业农村经济优化增效,粮食总产突破30亿斤,提前完成新增1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跨入全国粮食大县前50位行列。国家级森林培育现场会在依兰县召开,哈蜚村新农村建设经验在全省大会上交流。在全省率先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实施农业基础工程13项,完成投资2.8亿元。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8259万元。争取省投资金1亿元,装备现代化农机合作社10个。新建水稻集中育苗小区58个。建成畜牧规模养殖小区25个,新建樱桃谷肉鸭规模养殖鸭舍300栋。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口径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50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5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口径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2.5亿元,同比增长13.5%。煤化工骨干企业快速复苏,完成产值14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华润雪花啤酒畅销势头不减,全年预计实现产值1.7亿元。风电产业实现产值5.6亿元。哈飞转向器厂、工业硅厂走出低谷,实现产值9400万元。现代服务业凸显活力。第三产业比重升为三次产业之首。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农家店发展到369个。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启动编制《依兰县旅游整体规划》,完成千年历史文化长廊主体工程和丹清河至四块石旅游公路建设,依丹旅游公路二期进入收尾阶段。
改善民生 服务社会 大力提升古城百姓的幸福指数
2010年,依兰县全面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投资3848万元,新建寄宿制学校6所、2.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中小学校11所。继续面向全国招录教师、医护、新闻工作人员202人。县医院新建项目开工奠基,愚公乡卫生院交付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全县卫生基础条件。完成人民体育场主体工程建设,影剧院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完成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全市保护名录,促进了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依兰县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编织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在全市县级率先启动在职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标准。将破产、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和职工年住院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至2万元和9万元。集体企业超龄人员、“五七工”、“家属工”相继纳入统筹范围,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城镇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 13.6万人,其中2.6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不用缴费每人年领取养老金660元。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整合农村敬老院资源,300名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全年共资助低保对象、残疾人、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15394人参保参合。争取再就业资金2048万元,安置就业35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将1700户低保家庭和无房困难家庭纳入廉租房住房补贴范围,新建廉租房2栋、8162平方米。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100户,发放残疾人轮椅300辆、盲杖1000根,需配率均达到100%。
据统计,2010年依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2.5亿元,比2005年增长149.8%,年均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4464元,比2005年增长155.5%,年均增长2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8304元,比2005年增长99.8%,年均增长14.8%,全面提升了依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荣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全省卫生城市建设先进县和全省科普示范县三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