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兰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补欠账、打基础、上项目、强产业、增实力,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跨越,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民众安居乐业。具体体现为“五个重大突破”和“六个明显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重大突破,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与“十五”期末比,四大经济指标实现“四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亿元,比2005年的10.69亿元翻一番多。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5亿元,比2005年的5864万元翻一番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2元,比2005年的1062元翻两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36元,比2005年的2900元翻一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1亿元,比2005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150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7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亿元,比2005年增长86%。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了一个兰西。
民生改善实现重大突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基本民生入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4亿元的“引泥入兰”工程得到省水利厅批复,在省发改委立项。工程竣工后,日供水能力由1.5万吨提高到6.6万吨;建隆盛河水库等控制性水利工程5处;机电井由05年的659眼增加到1056眼;结束了380个屯20万人喝地表水、高氟水的历史。城乡道路改造工程。五年筹资3亿多元,改造通乡通村路1175公里,仅08年一年就改造500公里,超过历史总和。改造榆林、兰肇过境段,补齐了历史欠账,硬化路面130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镇内主要街巷全部硬化。“一棚一草”改造工程。五年房地产开发115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35.5万平方米。政策性投资1480万元改造泥草房1.9万所,农村住房砖瓦化率由53%提高到58%。全民创业工程。以亚麻编织为重点的全民创业实现了“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聚合各类要素的承载力和吸纳力明显增强。集中打造亚麻、食品药品、现代农业、新能源、科教“五个园区”,项目数量实现了成番论倍增长。2006年以来,累计上马超百万元项目320个,超三千万元项目62个,超亿元项目1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创历史新高。重点推进的朝阳4000万米亚麻布印染及色织纱、色织布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投资1亿元的天成创展实木家具项目正在试生产;投资5000万元的嘉业15万套汽车坐垫项目已经投产;投资5000万元的天宇电站项目改扩建、投资5000万元的露易司深加工项目已经投产;江苏雨润集团投资3.5亿元的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完成基础土建;投资8亿元的三联药业项目正在做前期。开工建设了投资8700万元的污水处理项目、投资6030万元的医疗中心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哈工大华德学院产学研教学基地项目。投入使用了投资8000万元的地下商业街、投资3200万元的文体中心、投资1076万元的客运中心、投资2600万元的乐姆农资大市场。续建在建的投资2亿元的大兴神农新邨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红麻种植及生物乙醇生产加工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万头黑牛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20万吨粮食收储加工及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中昱环保科技生物质发电、碳粉生产等4个项目形成了框架性协议。
优势产业开发实现重大突破,立县主导地位明显增强。一是亚麻产业实现了集群发展。以“四个基地”(种植、加工、编织、培训)、“四个中心”(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检验检测、信息服务)、“一园一馆”(亚麻工业园、亚麻展览馆)、“一节一会”(亚麻节、展销会)为主体的“中国亚麻城”架构已经建立。全县纺纱规模5万锭,织布能力2800万米;朝阳公司在美国纽交所柜台版上市,是绥化市首家上市公司;历经10年,创造了亚麻坐垫编织业这个土生土长的产业,亚麻汽车坐垫编织能力680万套件,兰西汽车坐垫占全国市场份额87%;“兰西麻纺工”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全省麻类纤维检验检测中心、亚麻产品研发中心在兰西挂牌;开通了中国亚麻城网站;建立了中国亚麻市场和全国唯一的亚麻展览馆;一年一度的亚麻文化旅游节和亚麻汽车用品展销会享誉全国;汽车凉垫订货会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兰亚”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兰西亚麻”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第4位,价值评估达到80多亿元。2010年,亚麻产业实现产值22亿元,增加值4.8亿元。二是民猪产业实现了突破发展。与中国500强江苏雨润集团合作,上马了投资3.5亿元的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1亿元。2010年,东北民猪饲养量达到145万头,畜牧业产值实现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9%提高到43%。三是旅游产业实现了增量发展。累计投入3亿元,绿化美化拉哈山,改造开发呼兰河,包装炒作民俗村,建设“哈尔滨后花园”。民俗旅游列入全省北国风光精品线路,民俗村被评为双A级旅游景区和全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每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创收6000多万元,拉动餐饮、电力、商贸物流业增收近亿元。
市郊型现代农业实现重大突破,特色农副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围绕省委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大力发展市郊型现代农业。粮食产量登上27亿斤新台阶,成为全国产粮大县。一是建设农业示范区。东金集团投资1.3亿元,规模经营土地1.3万亩。神农集团落户大兴村,建设冷库、保鲜库、神农新邨。绥化农垦分局与平山镇反租倒包吉兴村农民土地5515亩。五年累计建设农业示范园区75处,推广农业新技术63项。龙头企业拉动土地规模经营10.6万亩,改变耕作方式40万亩。土地耕暄、抗旱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示范区产值效益较传统农业提高两成以上。二是发展品牌农业。围绕哈市米袋子、菜篮子、餐桌子,绿色食品基地达到6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实现了全覆盖,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578个。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2亿元,推进了机电井、呼兰河流域治理、库塘池、旱田节水、水土保持、农桥涵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新大中型农机具755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