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兴安岭地区多措并举惠民生
2011-02-06 18:03: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6日讯(记者 杨林川)大兴安岭自开发建设以来,受“先生产、后生活”等因素制约,林区发展的历史欠账较多,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近年来,虽然持续加大了民生投入力度,林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职工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民生工作的任务依然繁重。在“十二五”的起始之年,大兴安岭地委、行署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将民生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和全区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切实采取管用举措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林区百姓。

  ——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大兴安岭地区关于2010-2012年重点民生工程发展规划》,全力抓好三年投资216.7亿元的重点民生项目145个,使全区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和改善。今年,将切实做好今年总投资33亿元的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地区医院、三县人民医院及加区、松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完成24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力争人均住房建设面积达到18平方米。推进地区文体中心和地区社会福利院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投资计划。

  ——不断增加职工群众收入。重点安排就业专项资金,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大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到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今年,将结合二期天保工程实施,大幅提高林业企业职工工资标准,力争人均月增资873元。在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加大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力度,力争年度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深入实施“家庭致富工程”,切实加大科技帮扶、结对帮扶力度,力争人均年增收元,增长%。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补、育有所贴、失有所得”的大保障格局。到2015年,城市低保标准将达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达到1800元/年,全区城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6.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3万人。今年,将加快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基金支撑能力和待遇水平,着力解决“老工伤”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工作,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差额达到省级要求。加快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殊困难和发生突发性事件进行救助。

  ——积极推进医药体制改革。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整体改革,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到201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率县区达到100%,乡镇达到85%,免疫计划五苗免疫接种率达到96%以上。今年,将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所有公立医院卫生机构必须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教育改革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到2015年,全区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80%以上的公办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今年,将重点建设一批城乡公办幼儿园,探索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率先在全省实现12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技工学校建成国家级高级技工学院和晋升技师学院进程,以地区职业学院为龙头,适时组建大兴安岭职业教育集团。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加强文化精品生产创作,大力发展印刷、演艺娱乐、文化艺术等文化事业。继续实施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修缮、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等重大文化工程,逐步建成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今年,将全面完成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一步推进资源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场馆免费开放,着力谋划一批反映大兴安岭森林文化、知青文化、民俗文化、淘金文化等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开展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林区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高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