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兴安岭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加速经济转型崛起
2011-02-06 18:03: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6日讯(记者 杨林川)针对二期天保工程、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相继实施,大兴安岭地区精心组织、超前谋划,紧紧抓住林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着力培育具有林区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寒带生物、绿色矿业、绿色食品、新能源等资源禀赋型产业,努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规划到2015年,形成低碳旅游、绿色矿业、寒带生物、绿色食品、清洁能源5个年收入(产值)超440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倍超过2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倍超过20亿元,开辟出一条发挥大兴安岭优势、具有大兴安岭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高端转型之路。

  ——大手笔谋划低碳旅游业。深度开发全景画屏-生态旅游产品、极致清爽-避暑度假旅游产品、秘境北疆-风情体验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一个低碳旅游龙头品牌、创建两个低碳旅游强县(区)、打造三条低碳绿色景观长廊、构建四大低碳旅游功能区、开发五条精品低碳旅游线路。着力推进神州北极旅游休闲区、中国北极冰川地质文化公园、塔河县鄂伦春民族新村、漠河百环木石神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南瓮河湿地景观一期建设工程、黑龙江呼中国家级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九曲十八弯湿地公园、阿木尔蓝莓小镇、漠河兴安石油小镇、呼玛边陲小镇旅游景区、呼玛县城吉象湖景观改造、北极金马商务会馆等项目建设。力争把大兴安岭建设成为低碳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享誉国内外的低碳旅游示范基地。到2015年实现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长37.8%。

  ——科学规划绿色矿业和新材料产业。坚持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做好矿产加工业和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合理确定矿产业和新材料的主导产业,引导产业链的扩展,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发展,积极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全面建立适应我区实际需要的矿产加工业、新材料产业、资源勘查业管理体系,使矿业发展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努力使新材料产业朝着高技术、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把比较有优势的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龙头企业和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将矿产开发业与新材料产业发展成全区核心主导产业,把我区建设成全省绿色矿业示范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113亿元,年均增长60.2%。

  ——全力支持寒带生物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富集的资源优势和寒温带针叶林区的垄断优势,着力建设寒带生物种质资源原料、研发、加工和物流“四大基地”。做好医药生产企业的帮扶支撑工作,尽快使我区能形成完整的生物产业体系。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从多方面吸收、培养我区人才,争取早日打造出一支高端的人才队伍。争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打造技术前沿、产品领先、产业集聚的国际化寒带生物产业谷。规划到2015年,寒带生物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新能源重点工程,使我区清洁能源的发电量超过传统能源发电量,将我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较大的清洁能源应用基地。围绕生态功能区建设,重点开发水能,稳步开发生物质能,探索开发风能、太阳能,建立起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10万千瓦,产值30亿元。

  ——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业。积极扶持蓝莓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之乡;努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打造中国最北的有机食品之乡;提高食用菌养殖及加工科技含量,建设全国优质的黑木耳之乡;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建设全国冷水鱼和蓝狐种源之乡。力争到2015年,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46%。

责任编辑:高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