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5年增加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 五常将建全国一流优质粮源基地
2011-02-14 10:14:2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郭帅 张杰 王大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4日讯 建设大基地、组建大集团、打造大品牌、培育大产业,素有“水稻王国之誉”的五常市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增加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5年内水田面积增加到280万亩,建设成为国内最大优质粮源基地。

  据了解,五常市水网密集,河流众多,以拉林河、虻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为主的大小河流共有297条,湖泊、泡沼星罗棋布,浇灌着360万亩良田。五常地表水源丰富,蓄水量32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也尤为充足,据水利部门勘测,五常市地下蓄水量为7亿立方米。五常市东南部山区林木茂盛、水系发达,西北部河流纵横、沃野平畴,加上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使五常市天然具备优质大米的生产条件,因此造就了五常大米非凡的营养及食味品质,先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等权威认证,五常大米成为全国唯一集三项桂冠于一身的精品大米,也使五常市成为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源基地。

  近年来,五常水稻种植面积以每年20万亩的速度增加,由2006年的100万亩增加到去年的180万亩,关键是价格高、效益好。目前,五常优质水稻价格每市斤在2元左右,比周边县(市)高出8角钱,全市水稻增收近15亿元。而五常大米市场销售价格每市斤在六七元左右,比周边县(市)高出四五元,出售大米又让五常大米加工企业增收近10亿元。

  按照五常市稻米产业未来五年规划,五常市将以开垦适宜水田土地、旱改水等方式,计划每年新增水田面积20万亩,到2015年水田面积基本达到300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4,建成全国一流的优质粮源基地。

  据介绍,为完成“十二五”稻米产业发展规划,五常市将在今年继续强化实施“百万亩水稻生产标准化工程”和“稻米产业经济带”建设,建立180万亩绿色水稻示范园区,其中有机水稻60万亩,确保粮食单产和总产提高8%以上。

  据了解,五常市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将300万亩水田建设成“设施先进、技术一流、管理高效、环境优美”的集科技示范、现代农业产业物质装备、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技术研发推广基地、现代农业装备集成和农业产业加工物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和教育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组织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验基地、现代农业产业会展和中国北方稻文化传播基地、农民增收致富创业和旅游观光基地。

  为了保证未来5年水稻面积每年增加20万亩,五常市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对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对境内297条密集的大小河流及数百座堤坝和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实施以节水为目标的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五常市将利用国家农田水利专项奖励资金8000万元,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时,在民乐、安家、常堡、卫国、志广、龙凤山等6个乡镇,以“平整土地、方条田改造、渠系硬化”为重点,对水田进行标准化改造,预计仅减少田埂,就可增加水田面积10万亩以上。

  全面实施粮种工程、标准化育苗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机械化工程,推进稻米生产实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过程、统一投入品种供应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加工销售”的“五统一”,确保五常大米品质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