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市卫生事业走过辉煌十一五
2011-02-17 09:27:35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2月17日讯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亩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民谣曾经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如今,在齐齐哈尔市,这种情形正悄然转变。

  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历史交汇点上,纵观齐齐哈尔市卫生事业发展历程,我们不禁感叹,过去的五年,是齐齐哈尔市卫生领域投入力度最大、卫生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无论是参保新农合医疗的农民脸上浮现的欣喜表情,还是走出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社区居民的满意笑脸,记者感受最多的便是“信任”和“踏实”两个词。

  信任源自哪儿?踏实基于哪儿?

  “全市市区常驻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01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25/10万;婴儿死亡率8.11‰,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手中这份沉甸甸的鹤城“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成果,似乎已给出了答案。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让百姓“少得病”:安心

  不期而至、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恰好在去年给齐齐哈尔市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来了一次大考验。

  与数年前非典、禽流感的谈病色变相比,此次甲流,从政府到整个卫生系统处变不惊,民众沉着应对,整个防控有条不紊。原因在于我市有了高效有序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更有一张疏而不漏的防控天网,使过去的恐慌不安变成历史,从容、微笑写在百姓脸上。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甲流疫情,我市卫生系统超前谋划、运筹帷幄。2009年5月,当甲流还未侵入我市之时,全市卫生系统便开展了一系列防控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宣传活动,先于国家卫生部的要求4个月;9月初,我市发现首例病例之后,果断地取消了全市各种大型聚会活动,并对有疫情的学校采取停课措施、实施分类救治、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充足储备药品,先于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和国家知名专家的倡导2到3个月。

  当甲流侵入齐齐哈尔市之时,全市卫生系统大胆、灵活、科学的防控措施,不仅为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有效的防止了聚集性疫情的爆发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第一时间制定预案;第一次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第一时间召开政府层面工作会议;第一时间发出人群聚集场所的指导;第一时间签订学校甲流防控工作责任状;第一时间报告确诊病例;第一次实施全校停课决定;第一次派驻卫生人员进入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疫苗接种培训会议……这9个第一,不仅使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并创造了防控甲流的“齐齐哈尔模式”,给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市起到了表率作用。

  五年来,针对市委、市政府和百姓关注的大事、实事,我市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投资3288万元,建设18301平米标准化精神卫生服务中心。投资1311万元改扩建9家县妇幼保健院,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消除了碘缺乏病,克山病、鼠疫多年没有发病报告,麻疹、手足口病得到有效控制。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93.77/10万,5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9.7%以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为16.2万名低保人员进行5大类65项的免费健康体检,总计减免费用6516万元,覆盖121个街道,236个社区,有77家医疗机构、165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此项工作。

  不仅如此,全市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做到应检必检;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18.65万份,达到当地农业人口的37.88%。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85.5%,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应用电子档案。同时,还全面开展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农村35-59岁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及检查等项目工作,累计完成农村住院分娩补助24090人,补助资金722.7万元;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27,4902人,乳腺癌检查2000人,宫颈癌检查11000人,为准备怀孕和孕早期农村妇女补服叶酸4万人。

  【“十二五”蓝图】健全一个网络——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为依托,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和扩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促进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增进健康为主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让百姓“看病不难”:暖心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医疗、疾控、食品安全及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事关民生的健康问题,在近年来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百姓健康,成为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大事、实事。

  破解“看病难”,医改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从2009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新一轮医改,并确定了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今年,市卫生局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制定出台了《齐齐哈尔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对全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药品经营、机构运行、资产负债等情况调查和测算。2010年10月1日起,我市第一批试点县(市)区——龙沙区、梅里斯区和甘南县、龙江县、讷河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药品价格下降了37%。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市医疗资源配置也更上一层楼。2009年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已达17013张、各类卫生人员也增至219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999人,比2005年分别增长28.6%、37%、23%。全市拥有包括国际最先进的64排螺旋CT、高磁场核磁共振、数字血管造影机在内的各类大型医疗设备125台件,设备总值8.3亿元。医疗服务中,中子刀、X刀、伽玛刀、核磁共振、全身CT、加速器等世界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在三甲医院被广泛使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市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先行中医师承试点城市,将中医师承工作作为“十一五”末期中医工作的重点,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市局及各县(市)、区卫生局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确定了226名师承指导教师,755名师承人员,他们根据自身从事的工作和特长,签订师承合同,并现场公证。

  不仅如此,面对如今农村逐渐萎缩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市卫生局开辟培养和输入农村中医药人才“绿色通道”,使农村濒于失传的中医技术得以传承,使农村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技术服务,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十二五”蓝图】打造两个中心——

  打造市、县两级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扬优成势,培育特色的原则,继续推动利用率低的卫生资源向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和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医院集中,切实发挥优势医院的龙头作用。搞好9个县级医疗救治中心建设,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规划投入4.32亿元。为县级医疗救治中心设备装备,每个县级医疗救治中心投入1000万元,规划投入9000万元。依托9个县级医疗救治中心,建设相对独立的9个县级急救中心,平均建设面积400平方米,规划投入1080万元。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让百姓“看得起病”:宽心

  2007年,家境贫困的甘南县农民何玉龙因病做了一次手术,花掉了1.8万多元医疗费。让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的工作人员就将7000元的参合医疗补偿金送来了。

  病有所医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正在变为现实。继2005年我市在讷河市启动新农合试点工作,2006年又将克山和甘南县2个县列为试点县后,2007年新农合在我市全面铺开。经过4年多的试点和推广工作,2010年,全市参加新农合农民已达256万人,比2009年增加9.6万人,参合率平均达到99.8%。经过调整补偿方案,如今新农合提高补偿的封顶线达5万元,最低为3万元,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我市还进一步扩大门诊大病补偿品种,提高住院补偿比例,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补偿比例达到60%以上。

  如果把大医院比喻为人体的“主动脉”,那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人体的“毛细血管”。“十一五”期间,我市逐步建立了由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引导居民“预防保健在社区,疑难重症到医院”。基本形成了“15分钟就医圈”,居民有了“家庭医生”。

  在新一轮医改中,我市社区卫生医疗取得了迅猛发展。五年来,我市投资3.54亿元新建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达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3%,比2005年提高了33%。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家住浏园安居小区的杨福荣大娘患有心血管病。每年到春秋两季都要点些营养药,缓解病情。家人不放心古稀之年的杨大娘单独到很远的医院点滴,自从知道附近的社区医院可以点滴,而且医护人员服务热情周到,每次点滴,杨大娘都自己一个人去,又安全又方便。

  【“十二五”蓝图】建设四大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新农合98%以上的参合率,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的职能。

  提升卫生服务水平——让百姓享受“高质服务”:放心

  “你们儿科的两位医生对我家孩子就像亲人一般,真不愧是鹤城百姓心中的放心医院。”前不久,大庆市36岁的徐女士一封写满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邮到市中医医院,表达她的感激之情。而这样的感谢信,市中医医院2010年以来已收到百余封之多。

  如果说娴熟高超的医术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良好的医德医风则是完成医疗卫生工作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随着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改变,我市卫生系统的医德医风也在逐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卫生行业作风得到加强,服务质量越来越好,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市卫生局在全市行业作风评比中三次获得最佳单位。

  把病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患者,以病人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是我市医疗系统提升医德医风的主要内容。2010年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齐齐哈尔市卫生局行风建设工作方案》、《市卫生局“关注民生改善环境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工作方案》、《全市创建满意医院活动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工作会议,会上表彰了2009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卫生局与16个县(市)区卫生局以及26家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行风责任状。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一朝一夕获得成功。医德医风工作亦是如此,绝不能热一阵子、冷一阵子,而应从源头抓起。因此,我市卫生系统积极组织参加了省电台“省行风热线”、电视台“行风现场”和电台“纠风热线”以及“关注沟通”栏目,直接倾听百姓的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加大明察暗访工作力度,推进纠风工作落实。自年初以来,共组织人员进行了两次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

  【“十二五”蓝图】提高服务水平——

  只有不断强化优质意识、精品意识,才能真正让病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满意舒心的服务,从而实现医院更好更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将实现新突破,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传媒,大力宣传卫生队伍的主流。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医疗卫生人员自觉反对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群众监督及明察暗访,对行为特别恶劣的典型案件,不仅要在本单位、本系统曝光,也要向社会曝光。积极参与并组织开展“关注民生改善环境服务发展”评议活动,树立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