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往返哈双两地求职4天2次被骗 农民工求职受骗记
2011-02-17 14:00:2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辛娜 陈 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各类招工广告中,均未注明招工单位名称。陈南/摄

  编前

  “用工荒”已成为每年春节前后必谈的问题。在这个用人多、工人少的“失衡”状态下,农民工成了“香饽饽”,企业老板反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出现了农民工与企业老板之间的“博弈”。在用工大潮中,一些鱼龙混杂的企业或中介也伸出黑手,让求职的农民工吃了不少苦头。其中,假企业、黑中介频设陷阱。近日,在抚顺街等劳动力市场,记者走近这些农民工和老板们,了解他们之间的那些事……

  1.找活儿

  16日7时。在双城客运站前,36岁的刘瑞祥第四次踏上前往哈尔滨的求职路。刘瑞祥是河南省台前县人,19岁投奔亲戚到双城落脚,在哈尔滨打工10年。虽然有木工手艺并在工地干活,但年纪大了,刘瑞祥愈发感觉“在工地工作不稳定”。这一次,他希望能找到一份称心的活儿。然而,就在这节后的“用工荒”时期,刘瑞祥的求职路却没那么顺畅。

  2月12日大年初十,哈尔滨春寒料峭。刘瑞祥乘坐双城到哈尔滨最早一班长途客车,到达抚顺街人才市场时还不到8时。人才市场外已是人头攒动———招工的多,找工作的少。刘瑞祥眼中合适的岗位也少。

  15时,刘瑞祥已经在人力资源市场外转了大半天,但两手空空没有收获———很多用人单位明确提出不招收35岁以上的工人,并没有他所希望的“找到一份包吃住,月薪在1500元左右的工作。”刘瑞祥说,他不能和其他人一样去南方挣钱,是因为家里有个没工作的老婆,他又当了爹,所以他想找一个离家近、稳定的工作。最后,他抄了七个电话号准备再和对方联系。

  2.被“忽悠”

  12日16时刚过,刘瑞祥在回家的客车上盘算着先去哪家面试。一份招工单标有:“双城,招长期保安……”刘瑞祥觉得相比传菜员、装卸工,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更好些。电话拨通后,对方明示:上岗前先要交50元钱职介费,他这才明白对方原来是家中介公司。

  14日,刘瑞祥接连给3家单位打了电话,3家单位都希望他去“面试、详谈”。刘祥瑞先是去道外区的一处装卸工面试点,遭遇“铁将军”把门,他接连拨了几次电话,对方都是无人接听。刘瑞祥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单位发假广告招工,为的是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3.上当

  15日下午,妻子给刘瑞祥打电话说:“孩子的奶粉快吃没了。”刘瑞祥有点急了。在抚顺街上,刘瑞祥看到一名手拿招工广告的男子,广告上“快递员”三个大字十分醒目:月薪3000元,待遇挺优厚,关键还包吃住。

  男子自称姜经理,在对刘瑞祥的信息进行简单登记后,对方称要先交纳30元钱办胸卡,11日即可上班。刘瑞祥犹豫了片刻还是交了钱。在留下姜经理的手机号码及地址后,刘瑞祥满心欢喜地坐车回了双城。16日8时,刘瑞祥打姜经理电话,一直关机,他找到地址上的道外区大水晶街,走了几圈都没找到355号这个门牌,也没发现任何快递公司,他这才知道上当了。

  9时,刘瑞祥给记者打热线电话求助。记者立即与刘瑞祥一同来到抚顺街上,在大街上找了几遍,也没见到姜经理的身影。在抚顺街上,几百个手写的招工广告被铁夹子固定在悬空的绳子上。记者发现,这些招工广告上除了工资多少、招什么工种、联系方式以外,多数连个招工单位名称也没有。记者询问一家“诚聘服务员”的单位雇主,对方称月薪1500元,但先得交办健康证的钱,记者询问办健康证交钱是否有发票时,对方答:“没有!”

  据了解,像刘瑞祥这样的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被以各种理由骗走钱财的人还有很多。通过他的遭遇记者发现,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骗,除了自身的防范意识差以外,中介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市民呼吁: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严打中介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并推荐一批“诚信服务机构”,鼓励诚信服务,那么,像刘瑞祥这样受骗的农民工将会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