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鹤城公交: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1-02-18 10:41:25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宋家兴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2月18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齐齐哈尔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长韩冬炎在讲话时就今年全市要办好的20件实事中的改善公共交通状况提出要求,将客流量大的公交线路冬季延时至20时,夏季延时至21时,合理调整上下班高峰运营频率。的确,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牵涉千家万户,作为“衣食住行”的重要内容,公共交通的方便与否,一直为百姓所关注。

  我市公共交通体制从2000年开始,由国营管理转变为民营管理,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领先试行的。发展到现在,全市共有公交车近1000台,45条线路,其中中心城区30条,基本由中通公交公司和北方公交集团承包。民营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经营机制的灵活,促进了公交事业的发展,和省内其他城市公交系统相比,我市的公交车辆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车辆更新从原来的10年一换到改制后的几年一换。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从过去的每年400多起降低到现在的每年30多起,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据市城调队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市公交系统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完善,我市的公交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也有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旧有的难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旧有问题仍然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上下班高峰期仍然乘车难。“买房难,看病难,现在挤公共汽车也难”,这种抱怨在早晨上班的市民中经常听到。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上班的企事业员工,上学的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有事出行的人们把各条线路的公交车挤得水泄不通。虽然各线采取了增加车次、把发车间隔时间缩短为3至5分钟一趟,但拥挤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遇到雨雪天气,拥挤情况更为严重。像今年冬天齐市降雪量大,公交车进出站点的时间增加,使得原本拥挤的公交车人满为患,甚至出现个别人挤不上去的情况。

  老年人乘车问题不尽完善。为了方便老年人出行,我市出台了70周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出台,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很多老年人早晨都会去公园晨练和去早市买菜,回来乘车的时间和上班高峰期差不多,使拥挤程度加重,这让不少乘客对待拎着大包小包和他们一起挤公交的老年人略有微词。老年人大都身体不好,一旦在拥挤中出现意外,费用要由公交公司承担,这也造成不少司机对老年人乘车有意见,发生口角、甚至拒载现象时有发生。

  伴随着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拥挤,也滋生出许多安全隐患。车里人挤人连挪动身体都困难,如遇到急刹车,乘客的安全就成了问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身体有问题的乘客。人挤人身体接触,对扒手的防范意识也降低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对公交车各方面条件要求的提高,一些小型公交车已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增加线路和把小车换为大车,已渐渐成了发展趋势。

  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面积棚户区改造为居民创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使居民区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新建小区的格局使人口密度发生变化,但公交车线路的调整显得有些缓慢。以新合家园安居小区为例,在这一区域,还是过去的102路、106路、5路和12路4条线,没有增加新线。在“新合安居”站点和“一厂厂西”站点,仅12路这一条线通过,经常造成人满为患。而增开新线也有很大难度,据市客运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国家要求,市民出行到每个站点的距离不得超过800米,从每条线路的设计讲,市民从出行到目的地不得超过1次倒车,这两点,我市已基本达到要求。近几年,我市也增开了许多新线,而且有的繁华地段线路已经达到饱和,如百花园站点,共有13条线经过,不可能再增加。另外,由于体制上的民营承包,各线在开通中和别的线路是否冲突、经济效益如何都是考虑的重要指标,每条线路的开通都要经过反复的测算和确认,要做足市场调查,这些因素都使新开线路变得十分慎重。

  公交车正规停驻地少是一个困扰公共交通多年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车的不断增加,使得公交车停驻地问题更加突出。在糖厂附近106车停驻地的一趟平房里,记者看到,这些房屋十分简陋,拥挤的休息室内,5、6个司机围坐在一个小桌上吃着盒饭。据106车队队长介绍,这里和别的线路比算是好的了,有心盖个好点的停驻地,但是批不下来建筑用地。记者在客运管理处了解到,全市除了7路在大乘寺附近的停驻地较为正规外,其它的公交基本没有标准的停驻地。多数线路停驻地都是租用的,环境简陋。还有附近没有停驻地的只能停靠在居民小区里,给附近居住的市民带来很大影响。

  综合治理需努力

  近年来,油、人工费用都在上涨,而车费不变,各交通公司都在克服种种困难,但司机数量少仍然是各公交公司最大的难题。司机每天开车的时候要聚精会神,其间还要收费,反复枯燥的按着开门关门。早上第一班车6点发车,5点就要起来,晚上7点末班车收车后回到家近9点,全年基本无假日,使司机的精神压力增大。加上本市司机待遇和周边城市相比差距大,导致本市大量司机转到外地工作。为了满足市民对公交车辆的需求,只能降低招聘司机的门槛,造成了司机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司机在和乘客发生矛盾之后受到公司严厉批评,就可能跳槽到别的线路,就会造成空车放置,增加此线路车的载客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记者通过走访城市客运管理处、中通公交公司、北方公交集团了解到,中通和北方已经在早晨上下班高峰期对每线路都增加了车次,把发车间隔时间缩短到3至5分钟,并在每条线准备2个机动车以应对突发事件,派人在人多的路线维持秩序。他们还加大对司机的教育,严明奖罚制度,对表现好的的司机给予表彰、奖金、旅游等奖励。

  根据我市的情况看,改善公共交通状况,仍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关怀和扶持,各交通公司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也要求乘客和司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才能共同构建文明、温馨、安全的乘车环境。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