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民生民意调查显示:市民总体感觉幸福
2011-02-24 08:35:5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调宣 姜雪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4日讯 根据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需要,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于2010年12月下旬,采用人口比重法,在全市机关、事业、企业、社区和乡村中,抽取万名各阶层群众,开展了“民生民意评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总体感觉生活幸福,民生评价有喜有忧,民生意向主题多元。

  调查背景

  调查包括城镇和农村两部分。其中,城镇问卷占76%,农村占24%。内容涉及居民生活幸福度、民生目标信心度、热点问题满意度、具体问题关注度、民生想法预期度、民生变化对比度和问题解决希望度等七个方面59项指标,具体从家庭收入、物价水平、社会保障、求职就业、道路交通、食品安全、农村建设和民生诉求等八个指标范围了解群众意向。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男性占50.2%,女性占49.8%;青壮年(18-44周岁)占53.3%,中年人(45-59周岁)占38.9%,老年人(60-70周岁)占7.8%;机关事业人员占14.5%,企业人员占12.9%,离退失业人员占13.1%,乡村干部占5.8%,农民占15.9%,其他群众占37.8%。

  八成城乡居民感觉生活幸福

  2010年,哈市继续加大了民生改善的力度,并取得让百姓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城乡居民幸福度达85.5%。其中,表示幸福的占43.2%,表示比较幸福的占42.3%。

  ———农村居民幸福感更强。2010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和二、三产业发展壮大等因素影响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8.4%,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感受幸福生活明显,幸福度高达90.4%,城镇居民幸福度为84.0%。

  ———老年人和青壮年幸福感强。中年人事业基本定型,工作压力、养老顾小的生活压力、易发疾病的身体压力和事业平淡的社会压力,使其幸福感相对偏弱。调查显示,老年人和青壮年幸福度分别为88.2%和87.6%,比中年人高6.1和5.5个百分点。

  ———工作环境好的人幸福感强。生活得体面、有尊严,是左右幸福感强弱的重要因素。乡村干部和机关事业人员幸福度居前,分别为95.9%和93.3%;农民和企业人员幸福度居中,分别为89.8%和84.2%;其他群众和失业人员幸福度居后,分别为82.3%和77.5%。

  ———多数群众对民生目标有信心。在对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和娱乐健身圈、生活服务圈目标实现的表态中,多数城镇居民乐观积极、持有信心。对到2012年实现“15分钟娱乐健身圈和生活服务圈”目标的信心度居首,为62.5%;对到2012年实现“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目标的信心度居中,为59.9%;对其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市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目标的信心度居后,为59.4%。


 

  供养子女成家庭经济主要压力

  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侧重吃、住、用等消费支出,家庭经济压力主要来自供养子女等三个方面。

  预期消费的多选结果表明,城乡居民68.5%首选在住的方面增加支出,以提高生活质量;47.3%倾向在吃的方面增加支出;30.9%倾向在用的方面增加支出,26.6%倾向在出行方面增加支出,24.7%倾向在衣着消费方面增加支出。

  当问及“您觉得家庭经济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时,在八个可供多选的项目中,供养子女、住房消费和医疗保障列前三位。从分组情况看,企业和离退失业人员认为医疗保障和自己养老的经济压力,明显大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医疗保障和自己养老的选择率分别为47.4%和20.4%,比机关事业人员选择率分别高9.4和8.8个百分点。离退失业人员医疗保障和自己养老选择率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17.2和22.7个百分点。

  超八成城镇居民认为房价高

  调查表明,物价上涨使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信心受到影响。在六种价格评价指标中,83.3%的居民认为住房价格高;81.7%的居民认为食品价格高;75.1%的居民认为医疗保健价格高。

  农村居民认为价格水平“四高”、“两适中”。“四高”是食品价格高、住房价格高、医疗保健价格高和衣着价格高。“两适中”是家庭设备用品价格评价适中、教育价格评价适中。

  当问及“你的消费信心受物价上涨影响程度怎样”时,62.2%的城镇居民认为影响很大。其中,离退失业人员消费信心影响程度较重,认为影响程度很大的占67.1%,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14.4个百分点。

  在对哈市房价过快上涨是否得到有效遏制的表态中,51.4%的居民认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老年人认为房价未能遏制的比例最高,比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


 

  六成居民关注食品价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调查表明,居民在超市及大型商场购买食品最放心,生产加工、餐饮消费和种植养殖食品安全隐患多。

  多选结果显示,在日常食品采购中,72.9%的居民最关注保质期,60%的居民关注食品价格,品牌、认证标识和外观的关注率则相对较低。

  消费者对超市及大型商场食品安全的信心明显优于其他消费场所。城镇居民在四个场所购买食品时,超市及大型商场放心度最高,为90.9%;集贸、早夜市场放心度最低,为42.4%。

  在5个多选项目中,79.8%的城镇居民认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隐患最多,餐饮消费隐患次之,种植养殖隐患居第三位。

  在九项措施保证食品安全的多选调查中,城镇居民认为最有效的前三项是:规范生产、加强检疫和加强监管。


  “缺乏工作经验”最影响就业

  调查显示,哈市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认为我市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占49.6%,同比下降22.9个百分点;较好的占17.8%,同比上升15.2个百分点。在调查的10个影响就业因素中,按提及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乏工作经验、就业岗位少和录用有失公正。当问及“您认为政府推进大学生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怎样?”时,认为力度大和较大的占44.7%,力度一般占31.2%,力度不大占18.9%。

  在调查的6个就业难群体中,下岗失业人员居首位,提及率达73.9%(多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仅次于下岗失业人员,提及率为42.5%。多选结果显示,在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表态中,居首位的是扶持自主创业,提及率为56.2%;其次是先就业后择业,提及率为39.8%;再次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及率为35.1%。以创业带就业,高校毕业生需要以下四方面帮助(多选):一是资金支持,提及率为83.4%;二是政策支持,提及率为63.2%;三是技术支持,提及率为39.2%;四是咨询服务和其他,提及率分别为8.6%和3.2%。

  近六成群众关心医疗优惠

  调查表明,哈市弱势群体帮扶成效显著,医疗优惠是群众关注重点。62.7%的群众认为近年来政府帮扶弱势群体的效果明显;46.5%的群众认为孤老残幼是最需要社会救助的弱势群体;医疗优惠以56.4%的比重成为群众最关心的救助内容;保障水平低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提及率为74.1%。


 

  公交车拥挤不准时问题突出

  市民认为哈市公交服务质量有待继续加强,公交车拥挤、不准时问题依然突出,公交优先推进力度仍需加大。调查表明,公交服务满意度为71.3%,比上年高9.3个百分点。

  与其他出行方式相比,乘坐公交车经济实惠,方便安全,但受道路条件和堵车等情况影响,公交车拥挤、不准时,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在六个多项选择中,选择拥挤比例虽比上年略有回落,但仍为问题之首,选择率为71.0%,比上年低2.5个百分点。公交车运行不准时排在第二位,选择率为62.3%,比上年回落9.5个百分点。

  在对哈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效果评价中,群众表示基本认可,好评度达71.4%。在对无自驾车群众调查中,54.8%人表示,如果公交便捷,将放弃购车计划;打算按计划购车的仅占20.2%;视当时情况再定的占25.0%。

  近九成农民认为生活变化大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居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生活富裕方面,认为变化很大和有所变化的农民占89.2%,较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在乡风文明方面,认为变化很大、有所变化的占84.4%,较上年增长6.7个百分点;在村容整洁方面,认为变化很大和有所变化的占87.7%,较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在民主管理方面,认为变化很大或有所变化的占84.8%,较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在生产发展方面,农民群众的感受尤为强烈,认为变化很大和有所变化的比例较上年有了双位数提高。农民对灌溉用水的满意度达75.9%;对种子质量,满意度达82.1%;对化肥质量,满意度为82.4%;对于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满意程度为77.0%。

  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增收渠道不宽,市场信息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备,社会保障覆盖面低;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比较效益低。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