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4日讯(王业伟 记者 李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黑龙江省财政部门2011年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产业,惠三农,重民生,保收入,力促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力促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省级财政通过预算投入和整合专项安排用于产业方面的专项资金21.1亿元,集中支持产业项目引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促进达产达效。
通过完善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制度,支持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综合运用金融机构服务质量奖励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全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完善再担保体系,提升融资担保能力。
进一步落实好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落实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等税费优惠政策,发挥政策激励效应。加大政府公共投资结构优化力度,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水利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现代交通网络、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围绕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
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力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全省将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促进大水利化建设,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重点水利枢纽和中小河流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支持六大农机产业园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旱田、水田两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产业、蔬菜产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健全农业生产灾害救助体系;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支持开展造林绿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重点支持村镇一体化和中心村以及35个重点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第5批7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
围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力促和谐
据介绍,今年省本级预算安排民生专项支出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集中力量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40件实事。
支持就业再就业,推动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目标;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将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140元以上;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40%以上的县;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月人均分别提高15元和12元;支持建立健全肉菜市场预警机制、储备机制、投放机制;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高校化解债务,力争省属本科院校债务化解40%以上;支持建立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制,新建、改扩建450所公办幼儿园;支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大力支持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
围绕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巩固成果促进质量保证增长
今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234.5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围绕完成收入目标,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将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财源项目建设,从省政府计划推进的产业大项目中选择一批投资规模大,预期税收贡献水平高,已开工建设且投资进度达到40%以上的大项目,编列年度省级重点财源项目推进计划,促进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二是支持园区建设,集中推进23个省级财源建设示范园区,力争通过3至5年的集中推进,吸引一批具有产业带动优势、配套协作能力强的企业入驻园区;三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提高税收返还比例、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招商引资奖励等财源建设激励政策,实施财源建设十强县考评奖励办法;四是强化收入征管,利用各种征管手段堵塞税收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