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2月27日讯(记者李博)一个特定时期的“词汇”——“用工荒”在春节前后见诸各大媒体报端,是“荒”抑或“慌”的蔓延,近日,记者走访了省会各大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一探“用工荒”。
企业:人确实不好招,但谈不上“荒”在近三天的走访中,众多受访企业对于江苏、浙江、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均表示,“用工荒”不明显,只是部分职位的人才缺失和临时性用工短缺,实属正常。
在省人才市场,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文员、财务、计算机等职位需求较多,工资一般在1500左右,销售根据业绩大小,工资略有涨幅,文职稳定,工资较低。
对于当前用人难题,受访企业表示,许多求职者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容易眼高手低,高学历低能力现象严重,吃苦精神不足。
在工资待遇上,薪金达不到求职者期望值,受访企业表示,我们没法给员工涨工资,我们自身压力也很大,现在各种生产成本都在增加,我们的困难很大。



“招司机送货员,工资2000-3000元,送货员1500-2000元,不包食宿”,这是一家在哈尔滨市南极市场经销调料的用工者打出的招聘广告,对于这样的薪资条件,招聘者说,其实这在哈尔滨真的不算低了,但从春节正月初九到现在,一直都没招到合适的人,招聘者说,来的人还是嫌工资低,外市县的一看不包食宿,就不谈了,现在农村变好了来找工作的人也少了,可干可不干,不挣钱就不干了。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劳务市场上,整条街都被大大小小的招聘广告“装点”着,“问的人很多,真正踏实下来想干的人很少”,一位招聘者告诉记者。
多是服务、餐饮行业,在哈尔滨近几年的劳务市场上,用工确实紧张,众多的受访者均表示,在工资和休息日等方面,用工者都有所放宽,但还是招不到人,而且一年比一年不好招。
务工者:生活成本高,工资低,如不包吃住就是白忙活
一位名叫张丰的来城务工者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在哈市租房,如与人合租,两屋一厨,每月房租700元,每天吃饭按最低20元标准,一个月600元,食宿费用1300元,话费,交通费,水电费等其它支出,一个月算下来按少了说也要1500元,张丰说:“现在哈尔滨的工资标准基本上都在1500元左右,这样的生活成本,如此低的工资待遇,在城里过活,就是白忙活,如果用工者包食宿的话,还可以考虑,如果不包食宿,那倒不如回家种地”。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历相对较高,但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在省人才市场,一位毕业不到一年准备换工作的田鑫鹏告诉记者,现在钱根本不够花,毕业后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每月都还在向家里要钱,给家里汇钱,就目前来说,真是不可能。




“招不到人,岗位空缺,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就等于机器某个零部件缺失没法正常运转,一定程度上,企业的发展和效益都会受到影响,从年前到现在一直招不到人,我们确实有些‘慌’”,在省人才市场一位招聘者对记者说。
“我是学医的,毕业后在市里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我是一直想找与本专业对口的岗位,但是工作找了大半年,没有一点起色,家里和外界的压力很大,我不知道是不是该找点别的什么工作先干着…”,社会的压力给予求职者无助的迷茫,那是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慌”。
专业人士:我不认为这是用工荒,只是供需双方没有对接好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介绍所指导科姜有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二、四、五、六都有招聘会,每天大约有两百七十多家企业,6000多个岗位,主要是制造业、服务业居多,今年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用工方面变化也不大,个人觉得只是企业和求职者之间对接不好,谈不上“用工荒”。
哈尔滨的服务业、制造业的产业工人从工资水平来说,和全国相比差距并不大,流动性大其实是综合因素,姜有志说,近几年国家大力实行教育体质改革,从进入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来看,整体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就业预期和目标肯定就会有所调整,目前,工厂劳动主体80后、90后居多,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人的特点,人生社会也需要有不同理解,以前的人能吃苦,家里兄弟姐妹多,比较包容,现在的人不能吃苦,很随性,不顺心就会换工作,这也很正常。企业需求大,求职者没有合适的岗位,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
姜有志认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自身已经升级,而相关的产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政府的相关配套服务如果没有跟上势必会导致供需双方无法对接,如何找到一个合理的对接点,还是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多方面调整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