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占全市进口贸易的八成以上,资源性产品落地加工率达到40%
东北网3月1日讯 在对俄贸易方面,过埠如何增值曾是困扰我市的一个难题。如今在境外园区的拉动下,过埠增值效应已开始显现。来自市商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占全市进口贸易的八成以上,资源性产品落地加工率达到40%。鞋类、服装、轻纺、果蔬等商品在俄罗斯远东市场占有率超过80%。
目前我市与美国、新加坡、朝鲜等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以对俄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在俄投资项目达到136个,计划投资额为19.27亿美元。在俄境内垦田316万亩,同比增长43.6%。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高1.7个和1个百分点。我市在俄罗斯境内先后共建设了6个园区,分别是位于滨海边疆区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康吉)、华宇经贸合作区、跃进工业园、新北方木材加工园、米哈工业园和位于后贝加尔边疆区的莫戈伊图伊工业区(阿金斯克毛盖图工业园区)。去年我市6个境外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6家,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年拉动出口达5亿美元。受这些境外园区及对俄合作企业生产的拉动。2010年,全市共向境外园区出口鞋靴零件、农机具、木制品加工设备等5亿元美元,拉动出口增长19.5个百分点。
据了解,自2007年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牡丹江段启动建设以来,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启动开发面积56平方公里,新上项目9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完成投资36.6亿。“十一五”期间,我市培育了“木材”、“机电”、“食品”、“建材”、“轻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其中,跨境连锁加工企业达到115家,带动贸易额增加4亿美元、口岸过货量增加10万吨。同时,“绥穆新城”承载项目134个;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实现封关运营,9家企业开工建设;海林经济开发区跃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明工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隶属于城区的省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