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日讯 去冬以来,我市坚持在“早”字上下功夫,在“标准”上做文章,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坚持“七个早”,全力推进备春耕生产。目前,由农委系统各部门组成的7个工作组已分赴到各县(市)区检查督导备春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
一是计划早落实。根据我市“两增一减一稳”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结合“千万亩、百亿斤”水稻发展规划,我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及时下发了《2011年农作物种植计划》,明确了今年结构调整任务,并已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全市水稻播种面积预计达到574.15万亩,较上年增加128.93万亩;玉米播种面积预计达到527.14万亩,较上年增加58.5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633.03万亩,较上年减少203.12万亩,高产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87.48万亩。
二是科技早培训。充分利用电视栏目、专家大院、院市场市共建、科技入户项目、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工程以及现场会、立标会等为载体,采取组织专家培训组、农技服务队、电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科技培训,全面掀起科技备耕高潮。目前已培训各类农民25万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三是农机早检修。为确保机具完好率,提高作业质量,我市从去年11月下旬即开始着手制订农机具检修方案,成立领导技术服务组织,深入到各县(市)区乡镇、村屯和农机大户,指导农机具检修工作,在电视台播放农机具检修技术讲座,在科技大集、驾驶员培训班上发放相关技术资料。目前检修数占计划数的60%,按计划可在3月底全面完成农机具检修任务,确保农机具以最优状态投入生产。
四是抗旱早准备。牢固树立常年抗旱思想,积极采取抗旱措施,提高水源保障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用水供应。全面开展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新增小型水源工程212个,维修重点水源工程11个,新打机电井2473眼,维修机电井7820眼,维修设备1257台套,维修泵站23处,渠道整修221.2公里。
五是资金早落实。据统计,今年我市春耕期间总需资金48.51亿元,通过政府协调,农村信用、农行投放、农村经合组织及农民自筹等,已到位资金35.68亿元。目前金融部门正在继续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春耕生产需求。
六是物资早下摆。为满足春耕生产物资需求,去冬今春我市积极协调各涉农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推进各类农业生产物资筹集储备工作。截至目前,水稻、大豆、玉米等三大作物种子入库总量为1.15亿公斤,占全市需种量的165.9%。化肥、石油、农药分别下摆了11.58万吨、3.3万吨和228.9吨。
七是共建早协商。坚持优势互补、资源政策共享的工作原则,市委、市政府及其所辖县(市)区分别与农垦建三江分局及其所属农场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今年共建面积将扩大到400万亩耕地,以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从代耕代种代育向全程管理和收获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