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回望“十一五”,黑龙江旅游业以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交上了一份给力答卷。我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5.09%上升到2010年的8.63%,旅游业正在由小产业向大产业转变,呈现出发展越来越快、贡献越来越大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是我省旅游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旅游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战略机遇和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苦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累计实现763.33万人次,是“十五”的2.2倍,年均增长15.98%;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累计实现4.66亿人次,是“十五”的2.53倍,年均增长28.59%;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累计实现2876.05亿元,是“十五”的2.53倍,年均增长25.81%。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全省更是实现国内外旅游接待人数1.59亿人次,同比增长44.5%;旅游业总收入883.37亿元,同比增长35.93%。五年来,我省旅游业科学发展新格局业已形成,旅游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等十大板块整体联动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构建了点面结合、有效互动,面向全国、辐射欧美的旅游业全方位发展体系,有力推动了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黑龙江旅游业的大跨越有目共睹,过去五年,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和多样化,各种服务设施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全省开工旅游项目369项,总投资150.61亿元。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的冰雪大世界四季乐园正在以生态自然风光建设为主线,开发建设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水上乐园、体育娱乐设施及欧陆风情景观;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区正在建设以梦幻侏罗纪探险时代为主题的“北国之春梦幻城”,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旅游娱乐精品场馆……这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大连池和镜泊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新评为5A级景区。全球最著名旅游度假机构之一的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入驻我省亚布力阳光度假村。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星级饭店307家、旅行社592家、旅游家庭旅馆260家、快捷酒店500多家,A级旅游景区180家,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6家,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娱乐得到较快发展,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功能和配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我省重点旅游名镇开发建设如耀眼明珠点缀着黑龙江的旅游蓝图。截至目前,重点旅游名镇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并制定《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示范导则及评定方法》,促进了全省旅游业快发展、大发展。2010年,全省重点旅游名镇计划开工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8.48亿元。五大连池旅游名镇完成一期征地和10条道路及12栋商服楼等基础工程。镜泊湖旅游名镇完成芬兰印象木屋别墅区、中环路等12个大项目。亚布力旅游名镇完成雪场至雪乡公路工程等13个重点项目。横头山旅游名镇建设了风情小街、景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连环湖旅游名镇一期完成了室内外温泉、湖上项目等工程,填补了我省药浴温泉养生和雪地温泉的空白。
我省旅游产品商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以整合优化、培育特色产品为切入点,以打造生态、冰雪、边境游为品牌,推出文化生态游、华夏东极游、神州北极游、林海泛舟游和火山边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休闲旅游、冰雪旅游、边境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狩猎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等项目相继推出。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旅游行业服务全省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把握旅游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旅游业的大发展,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我省旅游业对酒店、交通运输、餐饮、消费等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2010年,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5.5万人,拉动相关部门就业115.5万人。大庆市去年以湿地旅游文化节为牵动,精心设计了多条精品线路和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拉动相关产业创收3000万元;今年初以“雪地温泉体验之旅”活动为牵动,不仅活动促使两个温泉景区接待游客量一路攀升,同时拉动了县区经贸、餐饮、住宿、娱乐、通讯等关联产业发展,带动了大庆市其他冬季旅游景点的人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