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石油人利比亚历险归来 讲述那段难忘的经历
2011-03-04 09:15:43 来源:东北网-大庆晚报  作者:孙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平安到家后,柴保平向记者讲述着那段难忘的经历。

  东北网3月4日讯 3月3日13时30分,随着CZ6214航班降落在萨尔图机场,在利比亚施工的大庆石油工人柴保平带着一脸的兴奋和一身疲惫走下舷梯。

  2万里的辗转,10余天的奔波,穿越布满硝烟的战场,从动荡的异国回到温暖的家乡,柴保平感慨万千。

  望着妻儿带着泪花的笑脸,感受同事真情的拥抱,柴保平心中涌起千言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看着熟悉的土地、挚爱的亲人和前来接他的公司领导,柴保平轻轻说了八个字:感谢祖国,回家真好!

  -被围困在沙漠19小时,柴保平等用挖沟机铲“战壕”,拿起管钳、钢管进行自卫

  2月20日,动荡前的利比亚已出现反常,但柴保平和他的同事们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场全国性内乱,自己也将会受侵害。

  柴保平是大庆钻探录井一公司资料采集第二大队员工,今年1月15日被派到利比亚,主要负责AMAL油田A103区块油井资料录取工作。他所在的施工队共有30多人,就他一个中国人。从地理位置上看,A103区块位于一片大沙漠中央,距离最近城市也有100余公里。“没关系,我们在沙漠中施工,不会受影响。”20日晚,当利比亚国内局势不稳时,越洋电话中,他自信地让妻子放心。

  谁知,在利比亚国家特别安全部队与反对卡扎菲政府的民众发生冲突的16个小时后,当地时间21日16时,打砸抢的暴乱分子就“光临”了柴保平工作的井场。

  “当时,我正在井场,就看着一辆车从远处驶来,几个暴乱分子拿着刀、棍等器械冲着井场奔来,白天大家都没防备,眼看着他们抢走了一辆车。”柴保平回忆第一次被抢经历时,一直在重复一句话:“幸亏他们没枪,不然就完了。”

  被抢后,井队迅速关停了正在运转的设备,正在各处施工的工作人员也向住宿地集结。柴保平马上跑到井场,用卫星电话和单位大队长、书记联系上。单位领导千叮咛、万嘱咐:“无论什么时候,有啥事都直接打给我,记得保持联系。”

  “我们分析接下来会有更多人来抢劫,所以争取一切时间,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为了防止汽车进入住宿地,井队还用挖沟机铲出一条宽宽的‘战壕’。”柴保平说,当时他们的念头就是快一些、再快一些。

  事实也是如此,白天只是小股的试探,更大规模的袭击随着夜幕降临开始了。

  当地时间20时许,“敌人”来了。

  尽管这些暴乱分子和第一波袭击者一样没有枪、炮等大规模杀伤武器,但越来越多的暴乱分子将只有30多人钻井队的防卫圈压得越缩越小。

  “暴乱分子人少的时候,当地雇员曾拿起管钳、钢管进行抵抗,并和他们发生了肢体接触,还曾经抓到一个。可后来他们的人越聚越多,天色越来越暗,我们只能回到营房里,留下几个人轮流巡查,一旦有暴乱人员接近,就拉响事先布置好的警报。”柴保平说,那一夜,暴乱分子的车一直围着营房周围转,寻找可乘之机。

  夜晚又没有通讯信号,柴保平只能借着闪亮的车灯,站在椅子上联系基地寻求帮助。

  柴保平说,暴乱一开始,手机就全都打不通了。“平时信号就不好,紧要关头就更难打通,别说国内了,就是同在利比亚境内的基地也联系不上了。”手握电话,柴保平满头大汗。

  外有暴徒,求助无门。“如果没车进来,其他人走后,就只有井场人留守,如再来人抢,肯定要吃亏的。”就在柴保平以为要被困沙漠时,“幸运女神”来了。

  基地有一个长城钻探方的新疆员工叫阿里木,不知什么原因,唯独他的手机能打通。就是这样一个巧合,阿里木的手机成为了柴保平和被困人员的“救命专线”。

  通过这个电话,柴保平将井队所在坐标传送给了基地。尽管基地也已被抢,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但依旧通过多方联系,在当地租用了一辆类似于红十字会的车,把柴保平等人解救出来,并送到了机场。

  当地时间22日11时45分,被围困在沙漠19小时的柴保平终于盼来了基地救助车。

  柴保平知道,回家的路开始了。

  -甩掉暴徒的跟踪,当地民居中藏身,惊心动魄的32小时,柴保平想起来就有些后怕

  一路黄沙飞扬,望着渐渐隐没在视野中的住宿地,柴保平知道,自己这一次真的“撤离”了。当时,柴保平并没想到,接下来的32小时会更加惊心动魄。

  30分钟的奔波后,柴保平在当地时间22日12时15分到达事先约好的AMAL机场,在这里,他遇到大庆钻探吉林探区的同事唐鹏,相见那一刻,两个大男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尽管是相识已久的同乡,可在困难境遇中相逢相携,让那份同胞情谊更浓。

  但没多久,一个消息就浇灭了两人相见的喜悦。原来,由于利比亚国内形势日渐严峻,并进行空中管制,基地将飞机降落地调整到了加鲁机场,因柴保平等手机不通,他们事先并没接到通知。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蒙了。”柴保平说,到加鲁机场140多公里,基地雇来的车又不同意跑那么远。

  怎么办?就在柴保平一筹莫展时,当地雇员给他们找来一辆大卡车。

  柴保平和唐鹏坐在车后斗里,和当地雇员一起赶赴加鲁机场,一路上全在沙漠中行走,风沙刮在脸上,钻心地疼。

  刚出发没多久,柴保平就发现两三辆车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路面宽敞时,他们还会赶上来一左一右地夹在两旁,不过都被司机巧妙地躲开了。

  三两个回合下来,柴保平知道自己被“瞄”上了。“好在他们的目的在车,不在人,要不然我们就回不来了。”谈起那段路,他一阵后怕。

  当地时间22日14时,柴保平一行赶到加鲁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十几分钟了,柴保平只能等下一班飞机。此时,加鲁机场共有15名中油集团员工等待23日飞来的下一班机。

  同胞的声音,祖国的声音,相互传递,汇聚着信心和力量。“原计划一直在机场,可到下午五六点钟天快黑时,总有不明身份的人在机场周围转悠,当地警察提醒机场已不安全,我们只能到40公里外的小镇过夜。”柴保平说,在当地司机的带领下,一行15人驱车奔向了一个不知名的沙漠小镇。

  天不遂人愿,半路上,车胎爆了,一行人停下来换胎。“当时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一有人经过就跑到车上去,等人走远了再继续修车。好不容易到了小镇,由于外国人很扎眼,我们只能在当地司机的帮助下,分批躲进居民家中。柴保平说,当天晚上,6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听着外面不时响起的杂乱的脚步声,心一直悬着,一夜都没敢睡觉。

  在赶路过程中,基地领导非常关心他们的安全,通过唐鹏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柴保平他们与基地初步预定当地时间23日早10时在加鲁机场登机。

  又度过了一个心惊胆战的难眠之夜,早上起来胡乱地啃了几口面包,柴保平一行人便急匆匆返回加鲁机场。此时,机场已实施了严格的空中管制,跑道上摆放着一些大管子,空出来的地方停满了大车,只有通过审核的飞机降落时才移走障碍物,正因如此,原定10时到的飞机直到19时才降落在加鲁机场。

  在飞机落地2个多小时后,柴保平在机场地勤人员“其妮子(CHINESE)、其妮子”呼叫声中登上了飞机,

  这时,柴保平知道家又近了一步。

  -的黎波里枕着枪声入眠,突尼斯酒店休整,在祖国母亲“接你回家”声中泪如雨下

  经1个多小时的飞行,23日23点多,飞机抵达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机场一片凌乱,警察荷枪实弹守在候机大厅。

  “我们到时,首批准备回国的200多名同胞正等在机场。当时的黎波里正下着瓢泼大雨,中国人全在大厅内并有警察保护着安全。大门外,其他国家的人却站在雨中,头上顶着的毛毯已经可以挤出水来了。那时候,才感觉到作为中国人是多么骄傲!”柴保平说。

  或许是大暴雨让暴乱分子暂时“安静”了一些,柴保平从机场坐大巴前往长城钻探在的黎波里的基地时,街上人很少。为安全起见,他们还是穿街走巷,选的都是偏僻路。

  到了基地,柴保平一直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这里一共聚集了84名同胞。“尽管外面不时响起枪声,可大家在一起就不觉得害怕了。”这一晚,84人自发地分成了几个小组,轮换值班,以防被暴乱分子偷袭。

  当地时间24日零点左右,柴保平等接到通知,做好准备,14时将分批登机飞往突尼斯。

  当地时间24日10时,还没等柴保平一行人出发,基地厨房里的蔬菜等食物就被偷跑了。“没办法,我们只能吃点面包就上了大巴。”柴保平说。

  一到机场,柴保平发现外围已拉上警戒线,为了保证安全,一切车辆禁止进入机场,人员必须经检查后步行方能进入。

  当地时间17时许,柴保平等人开始排队向候机厅移动,因飞机空间有限,他们扔掉了行李、衣服等大件物品,只带着资料、硬盘等重要物品登机。

  “其实,在入口处就能看到候机大厅,可就这么短的距离我们用了4个多小时。机场周围很乱,许多其他国家回不去的人,没办法,就直接铺着毯子躺在地上。”柴保平自豪地说,这时候,看出中国人在利比亚还是很受尊重的,尽管机场混乱,可地勤小姐还是礼貌地带着大家向候机厅挪动。当时,还有一个国家的人在旁边排队,他们等了几个小时也没人管,就乱七八糟地挤成一片。

  22时许,柴保平等人登上飞机。“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又惊又吓,飞机还没起飞我就睡着了。”

  突尼斯时间25日凌晨,柴保平一行人抵达突尼斯,一下飞机,他们就被接到早早安排好的酒店里休息。等待和其他人会合,一起回家。

  迪拜时间28日1时,柴保平来到迪拜,在这里他见到了更多同胞。3月1日4时,柴保平他们登上了从迪拜回国的航班,辗转万里,奔赴祖国的怀抱。

  北京时间16时许,经过8个小时的旅途,柴保平到家了。从天空俯瞰到熟悉的机场时,机舱内沸腾了。

  柴保平说:“如果在机舱内心情是激动!激动!再激动!可进港时见到‘接你回家’字幕,我们真是感动!感动!再感动啊!”“不一会儿,那四个红色的字就在我眼里模糊了,当时我真是泪如雨下。”回忆起当日场景,柴保平忍不住红了眼眶。

  柴保平告诉记者,他能平安回家,要感谢国家,感谢中油集团,感谢公司和家乡人民。

  尽管经历10多天的忐忑和奔波,可记者见到柴保平依然笑容温暖、眼神坚毅。因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和3万余从利比亚平安归来的同胞乃至更多的中国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党中央、国务院和强大的祖国都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