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经济旅游图片
搜 索
回眸“十一五”:龙江旅游产品四季旺销 硕果累累
2011-03-04 10:22: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晶琳 李晶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扎龙秋鹤。
冰城夏都。陈哲摄
伊春达子香。
漠河圣诞邮局。本报记者 邵国良摄
威虎山秋韵。王国栋摄
 

  黑龙江新闻网讯 过去五年,省旅游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战略机遇和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机,引领全省旅游行业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苦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我省部分地市分别从景区建设、产品营销、质量监管、旅游安全、产业转型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介绍了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反映了全省旅游业兴旺发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描绘了未来五年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前景。

  哈尔滨 打造“冰城夏都”品牌  

  按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和“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战略要求,哈尔滨市围绕城市就是景区的目标,全力打造“冰城夏都”城市旅游形象。去年以来,投资千亿元启动五大旅游特色工程建设。

  一是北国水城建设工程。按照“以江丽城”的开发原则,哈市通过疏浚松花江旧有河道、开挖新引渠,形成松花江北岸两横四纵十八湖的新水系,松北新区将建成宜游、宜居的北国第一水城。二是“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去年试开通了金河湾湿地公园等五条湿地游游线,接待游客56万人次。今年6月将举办首届中国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文化节。未来3至5年,将建设松江湿地十景、松花江十景、太阳岛十景,形成湿地景观链,把夏季松江湿地旅游打造成继冰雪之后第二张城市名片。三是冰雪旅游品牌工程。雕冰成晶、塑雪为玉,哈尔滨冬季旅游驰名海内外。每年一次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经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冰雪节日,哈尔滨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冰雪赛事基地、国际滑雪旅游胜地、国际冰雪主题乐园和冰雪文化艺术殿堂。特别是今年冰雪节更加突出国际性、艺术性和群众化。哈尔滨已连续5年成为冬季最热旅游城市。四是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投资20亿元改造了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恢复了传统北方民俗文化场景。投资17亿元开工建设哈尔滨文化中心,提升了音乐之都的形象。今年将投资30亿元改造中东铁路俄罗斯社区,再现欧陆文化风情。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彰显了哈尔滨“大气、神气、洋气”的多元文化城市特质。五是旅游城镇建设工程。在省旅游局的支持指导下,哈市投资3亿元启动了亚布力镇、龙山镇、帽儿山镇和二龙山镇的旅游城镇建设。

  大庆 立体营销炒热湿地温泉

  大庆市将市场营销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实施立体整合营销,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大庆市突出“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借助节日活动契机,精准设计不同的营销内容和产品组合,对外集中宣传优势资源。以湿地旅游文化节为牵动,以“珍爱湿地、走进大庆”为主题,主打“湿地”牌。活动期间,精心设计了石油文化与湿地风光完美融合的多条精品线路,并组织开展了海外华人媒体看大庆、百名中外摄影家聚焦大庆、东北三省一区旅游博览会等单项活动,以及百名新人湿地婚礼、百湖垂钓、百团自驾湿地游等“十个百”活动,真正打造了市民的节日。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拉动相关产业创收3000万元。以“雪地温泉体验之旅”活动为牵动,以杜蒙连环湖温泉景区和林甸北国温泉养生休闲广场为重点,主打“雪地温泉”牌。与省“龙广之声”精诚合作,巧借电台和车友会的强势宣传与品牌号召力,依托企业的专业策划,成功举办“中国·大庆雪地温泉体验之旅”活动。活动期间,吸引省内外1500多名游客直接参与。活动促使两个温泉景区接待游客量一路攀升,年初至今,景区共接待游客5.28万人次,实现收入810万元。达到了“雪地温泉”在品牌传播、品牌到达、品牌体验、品牌认知和品牌消费上的“五统一”,探索出一条“体验式营销”的新模式。

  齐齐哈尔

  排隐患确保出游平安

  齐齐哈尔市全面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工作,去年没有发生一起旅游事故,有力保障了齐市旅游业的稳健发展。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工作重点从“事后责任追究”转移到“事前责任落实”上,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旅游接待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管上,通过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经常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指导监督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旅游接待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对消防设施、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电源和火源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督促旅游企业法定代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旅游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岗位。旅游旺季期间,组织协调旅游、交通、民航、气象、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关注可能危害游客安全的各类信息,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动态发布出行提示,做到防患未然。同时完善了与有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落实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值班和通讯畅通,及时有效应对各类旅游突发事件。尤其是在关东文化旅游节、绿博会等重点节庆和黄金周、小长假期间严防死守,强化监管。齐市已经连续10年未发生任何旅游安全事故。

  黑河

  边境旅游发展“提速”

  黑河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俄边境地区首家开通中俄边境旅游的口岸城市。黑河立足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黑河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精心打造旅游精品,强化边境旅游监管,使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政府主导,规范企业经营。黑河市以全省工商部门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现场会为契机,组织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旅游市场检查活动,清理了旅行社的“挂靠经营”等问题,严厉打击了旅游购物中蒙骗俄罗斯旅游者的非法“导购”人员,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企业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细化合同条款,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旅行社给予了警告。在落实以往有效监管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了打击出境赌博的力度,得到了省公安厅的认可。2010年11月,省公安厅将异地办照点延伸到黑河市区,有力地促进了边境旅游的健康有序开展。

  注重超前谋划,确保旅游安全。每年由市旅游局与旅游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严格检查落实情况。要求旅游、公安等部门在每年春节、“十一”黄金周及重大节日之前,开展旅游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对旅行社租用车辆情况、旅行社责任保险、旅游者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情况及旅游景区(点)设备设施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对星级宾馆的防火、防盗、用电、防食物中毒及各种安全记录及各类旅游商品(纪念品)生产企业的用火、用电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旅游安全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防。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7.2万人次,同比增长23.4%,其中,接待边境旅游者34.1万人次,同比增长35.6%,没有发生一起旅游安全生产事故。

 

  大兴安岭

  创新打造北极冬季亮点

  大兴安岭地区以打造中国旅游名镇-北极村、建设中国圣诞主题公园——漠河圣诞世界为突破口,以特色冰雪节庆赛事活动为依托,全力塑造“神州北极、雪域林海”旅游形象,突出冰雪旅游产品的新颖性、娱乐性和时尚性,实现冰雪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配套化,全区冬季旅游持续升温。

  大手笔谋划冰雪旅游项目。大兴安岭精心编制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产业和项目规划,初步形成了以全区冰雪旅游发展规划为统领,重点景区详细规划为基础的冰雪旅游规划体系,逐步把冰雪旅游产业建设引入科学发展轨道,为实现全区旅游产业四季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标准开发冰雪旅游产品。斥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集圣诞老人广场、白雪公主乐园、圣诞老人活动区、小矮人藏宝屋、圣诞邮局、“圣诞树王”、驯鹿园等景观于一体的漠河北极圣诞世界。营造浓厚冰雪旅游氛围,2010年10月份以来,斥资500多万元在漠河县城和北极村制作了100多座以“向上飞翔”、“寻北探源”、“欢乐城堡”、“北斗七星”为主题的大型冰雕雪塑作品。建设高档接待服务设施,按照5星级标准建设了大兴安岭漠河国际会议中心。

  全方位营销冰雪客源市场。先后10余次带领重点旅游企业,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港澳台等地进行旅游宣传推介。先后邀请中国国旅、首旅等国内知名旅游集团到大兴安岭考察并签署合作协议。先后策划举办了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漠河圣诞世界开园仪式暨首届冬至节等活动,有力地提升了神州北极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伊春 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伊春市把森林生态旅游业作为接续替代产业的首选和经济转型的突破口,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推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伊春市在旅游发展规划中充分体现出城市特色。该市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详细规划始终围绕着“世界知名、全国一流、中等规模、生态园林”的城市发展定位,始终秉承着“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边,城在景中”的建设理念,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山水特色、园林特色。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突出了“旅游”这个重要元素。伊春从旅游城市的定位出发,在城市规划建设上,逐步实现由控制性规划到景观设计的转变,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协调及城市景观设计。按照“各具特色,功能突出,内涵丰富,相互支撑”的总体原则,集中力量在全市打造了嘉荫恐龙文化名镇、汤旺河国家公园名镇、五营红松小镇等8个特色旅游城镇。按照经营小兴安岭大公园的思路,对伊春市旅游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先后投入上千万元,修编了伊春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同时编制了小兴安岭风景观光道、嘉荫界江、铁力区域、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等开发建设规划60多项,提出了把伊春建设成为“国际森林生态城,人类最佳旅居地”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中国森林之都——伊春”为整体形象,以“森林避暑养生度假”为主打产品的定位。实现了由单纯的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向“城景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转变。

  牡丹江 高起点助推名镇建设

  牡丹江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镜泊小镇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芬兰印象木屋别墅区、世界地质公园保护观光区等12个大项目,完成投资6.01亿元,成为全省旅游名镇建设的新亮点。

  牡丹江市依托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按照“名湖加名镇”、“生态兼顾现代化”的规划模式,坚持“低碳、环保、节能、循环”的新型规划设计理念,采用“指状开发、细胞状布局、串珠式发展”的空间结构形式,打造集居住、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绿色、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国际旅游名镇。

  规划上突破传统设计。从牡丹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抽调了专业技术人员,高薪聘请海归设计师组建了专门的设计负责部门——总工办。实行国内国际全方位委托,择优选择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等15个国际设计机构和中国美院、清华同方、上海乔安杰等40余个国内知名设计团队。为保证原汁原味,日本、韩国和俄罗斯风情街区分别选择各自国家的设计团队。

  在建设资金保障上,牡丹江采取多元化筹措、多渠道融资等有力措施,确保镜泊小镇建设进度。打造镜泊小镇接待会馆,累计筹措到位建设资金5600万元;利用牡丹江市财政可周转的空间,短期暂借周转资金5400万元;积极跑省进京,争取各类专项扶持资金1900万元;充分利用商业贷款,使用建行短期贷款2000万元;加快资金回笼,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在积极筹措资金的同时,大力推进战略性的融资工作,省农发行5亿元政策性贷款通过审批。

责任编辑:张隽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