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何小平:推进产粮大县城乡一体化建设
2011-03-07 10:18:0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雪梅 郭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驻我省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何小平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统一制定规划,提出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政策和措施,全面促进产粮大县的城乡统筹发展。

  何小平认为,这些产粮大县与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大城市周边县(市)相比,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十分突出。他举例说,从黑龙江的情况看,农业部核定的70个产粮大县(包括垦区农场)中有4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21个还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60多个仍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的运转。“国家对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产粮大县在资本积累上受到较大影响,加上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在建设资金上面临着历史欠账较多、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此外,他还认为,由于种粮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大批流向城市。同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未得到根本保障,无序的土地流转造成流转价格低,农民没有实质上的土地发展权。

  “进一步推进产粮大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已迫在眉睫。”何小平建议,一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方式,为产粮大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制造更多的融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及城镇建设上来。此外,可考虑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方式,利用工业和农业之间比较效益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碳排量的不同,在工业发达地区与粮食产区之间着手建立一个碳交易平台,从全局考虑制定不同地区的碳排量标准,按照高于粮食价格几倍的浮动价格,驱使碳排量高的地区根据工业用地扩充的面积和购买商品粮的数量在交易平台上向粮食产区购买所需的碳排放指标。

  其次,要在“普惠”基础上实施“特惠”,为产粮大县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对产粮大县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二、三产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科技补贴、农机补贴、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也应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扶持,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第三,要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合理促进产粮大县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分流。使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在新的产业领域创业、就业,为产粮大县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创造条件。

  此外,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企业与人才在产粮大县发展二、三产业,提高这些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

责任编辑:张隽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