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1日讯 哈尔滨市“门前四包”责任制正式实施已两年整。记者走访时发现,哈市多个部门收取卫生费用,且管罚分离,近八成临街单位“门前四包”难落实,门前卫生环境脏乱差情况依旧,“门前四包”名存实亡,专家建议转变管理方式,多种费用合一。
临街单位:“四包”不合理
据了解,2009年3月哈市出台《哈尔滨市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规定》,“门前四包”责任包括保证自有建筑物立面整洁、保持责任区内地面清洁、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完整、牌匾和户外广告照明亮化设施整洁、完好其中主要责任是卫生。旨在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临街单位认为,自己已经交了卫生费,不需要自己打扫门前的卫生,所以没有“自扫门前雪”的自觉性。
近日,记者在哈市香坊区菜艺街看到,街上的理发店、饭店门前乱贴乱画、乱停车等现象普遍。一家小超市门前的啤酒瓶子、各种杂货、手推车等都堆在门前,记者询问这家小超市的经营者是否知道“门前四包”,该经营者表示并不知什么是“四包”,并说已交过卫生费钱,不需要自己清扫。道外区集良街上,很多旧家电被拆后的壳子和零部件大量堆放在路边,行人不得不到机动车道上行走。
南岗区海河路上一家房介公司的责任人告诉记者,每年市容办公室收卫生费、工商收过垃圾处理费,偶尔街道办事处还要收卫生费,这样多头收费,还让自己清扫门前,太不合理。今年冬季,还有街道社区的负责人来店里通知,相关部门要进行检查,要求把自己门前冰雪清扫一下,否则每平方米要收取3元的清扫费。
南岗区一位环卫工人对记者说,“门前四包”并没有让临街单位担起管理门前卫生的责任,有的临街单位还自己把垃圾扔在绿化带和街面上。
管罚分离:多个婆婆都无奈
据了解,哈市“门前四包”由哈市各区城管部门负责检查、指导,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办事处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记者在采访城管和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时,负责人表示只有管理权力,没有处罚权力,八成临街单位“门前四包”难落实。
据香坊区六顺街道办事处六顺社区的刘主任表示,现在基本上八成临街单位都不能将“门前四包”落到实处,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工作人员常去督促其进行门前的清扫和物品规范摆放,但临街单位的工作人员常以负责人不在为由,不立刻实施。社区工作人员去催10次、20次的情况不在少数,不愿意自行清扫的临街单位,街道建议其出钱找人帮助清扫,但极少有临街单位能够认同,依然是钱不出、门前也不清。
南岗区城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管罚分离,“门前四包”情况不能落实的情况,“执法进街道”的试点已在去年南岗区的6个街道办事处实施,每个办事处有5个城管执法人员。但街道办事处和执法人员仍是各归各管,只是在街道办事处一起办公,表面上管罚合一,并没有达到管理权和执法权合一的目的。
据道里区城管局“门前四包”科的宋科长表示,现在“门前四包”主要是依靠自律,但一些临街单位,不仅不能管理门前情况,还经常是门前卫生和秩序的破坏者,只能劝阻,没有处罚权,不能达到统一管理和规范的目的。最佳的管理形式是街道办事处同时拥有管理的处罚的权力。
专家:“门前四包”纳入网格管理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长董鸿扬表示,“门前四包”本身是城市管理的良好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少各部门管理的整合,使之缺乏合力,不能达到管理的最初目的。且如果多个部门都收取过卫生方面的费用,还让临街业户自行保持门前卫生,必将引来反感和矛盾。哈市可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和平台,卫生费用统一收取,把“门前四包”纳入到网格化管理之中,指定专门人员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监管如发现问题,反馈到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统一调配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责任到人,谁出问题就找谁,达到最终管理目的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