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18日讯 17日,记者就目前我省多地引发碘盐抢购现象,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医学博士、省核医学会委员、省核学会理事李勇。
记者:“坊间有人传言说,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预防核辐射。所以近日食盐脱销,对此你怎么看?”
李勇教授说:“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当发生较严重核污染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会起到预防的作用。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但是,碘片也只能阻断放射性碘的吸收,对其它放射性物质是没有作用的。而且,碘片的服用要与其它防护措施共同使用才起作用。而碘盐和碘片是不一样的,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民众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地吃碘盐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
同时李勇教授认为,目前只有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此外,李勇告诉记者,中国的加碘盐不是从海盐中提取出的,大部分是矿盐,是在矿物质中提取的盐,再人工加入碘,与海盐无关。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受到辐射影响?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李勇介绍说,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天然辐射的影响,人均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伽马射线的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毫西弗。人类的很多活动也都会有辐射,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每年摄入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辐射量,乘坐飞机10小时,相当于接受0.03毫西弗的辐射,每天抽20支烟,每年就有0.5至1毫西弗辐射,一次X光检查会有0.1毫西弗等。一次小于0.1毫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他说:“X线照射、放射性废物、放射物质消毒、工业探伤等是普通民众易接触的放射性物质。建筑材料中,花岗岩、矿渣煤渣做成的建筑材料里,就有镭元素等一系列放射性元素,而且镭元素衰变产生放射性气体氡,也具有放射性。因此民众应避免此类材料用于装修。如果采用这些材料后房间内要常通风,避免氡气的积累。”
李勇作为核医学专家提醒,防止辐射有三大要素,第一个是时间;第二个是距离;第三个是防护。缩短接触时间,拉大和核污染源的距离,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辐射的最有效的办法。生活中提高防辐射的食物主要是含碘量多的食物;茶也具有一定防辐射的作用。另外可以多喝水,促进排泄,减少辐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