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8日讯 记者10日从团市委了解到,自“关爱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结对子3479对,为农民工子女捐助款物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
据了解,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城务工农民工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子女的社会地位、生活、学习、权益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和关爱。为此,团市委以“心手相牵、陪伴成长”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了“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佳木斯第一小学是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为了能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学校对128名农民工子女建立贫困农民工子女档案,掌握其基本情况,针对40名农民子弟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学习没人辅导的情况,学校组织党员教师与他们结成互助对子,捐赠图书80册,衣物40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用知识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团市委针对留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整合团内资源,按照“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在学业辅导方面,组织10名教师志愿者为汤原县实验小学的5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并长期结成帮扶对子。在自护教育方面,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农民工子女结成“1+1”帮扶对子,上门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他们送去自护、健康、卫生等方面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在爱心捐赠方面,组织志愿者积极开展为留守儿童捐助图书、玩具、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活动。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在感受城市方面,组织志愿者陪伴50名农民工子女观看省运会女篮比赛,组织100名农民工子女参观了市博物馆和水源山公园。团市委依托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各类志愿者组织及团体,建立志愿者、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多位一体”的帮扶网络,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内容,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