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0日讯 没有感冒,鼻子却不通;开始享受春日阳光,身上却多了莫名红痒的疹块;想躺上床好好休息,夜半却长咳不止……过敏,让很多人的生活充满了不便与困扰。更可怕的是,它往往扮演着导火线的角色,引发许多疾病,或加重病情。
据介绍,经常过敏的人通常属于过敏体质,全球医学调查发现,40%的人属于过敏体质。专家说,过敏者体内一些特异蛋白往往和正常人不同,不少过敏体质者的免疫球蛋白E(IgE)比正常人高。不同“过敏体质”的人敏感的过敏原不同,有的是某些药物,有的则对一些食物甚至灰尘过敏,而不同过敏者所产生的过敏反应和引发的疾病也不同,有的患湿疹、荨麻疹,有的则表现为过敏性哮喘。总体上来说,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过敏原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所以专家建议,留意自己可能对什么东西过敏,有助于控制病情。在饮食上,要摄取多种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从而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途径之一。
春季皮肤易“受伤”
据医生介绍,春季皮炎是一种光感性皮肤病,主要是因为皮肤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表现为面部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粟粒大小的皮疹或轻度脱皮,严重者还可出现水疱。有些患者百思不得其解:夏季阳光中紫外线含量比春季强多了,为什么夏天都没事的肌肤会在春天享受那么一点阳光,就患上皮炎了呢?医生解释说,一年四季,冬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最低。由于人体在冬季已经适应了低紫外线环境,进入春季,空气中紫外线含量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增高,皮肤的表皮细胞比冬天更易受到紫外线的射伤,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现红斑、丘疹等,这就是民间所称的“桃花癣”。而到了夏天,肌肤已经比较适应了强紫外线的环境,加之大家对夏季的防晒工作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夏季反而不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炎了。
引起过敏的因素有许多:季节交替的气候变化;春天花粉侵扰;还有生活环境中的尘螨、空气污染等。食物也有过敏源,比如海鲜、乳制品、芒果等。其他还有动物毛屑、粉尘、病毒、细菌,或是气温变化等都是造成过敏发生的原因。过敏发作的位置多与身体黏膜组织有关,如眼、呼吸道、皮肤等部分细胞分裂较快及较常接触到外界刺激的位置,因而常常引发气喘、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免疫反应超常致过敏
“春季里来百花开”,春季是四季中最动人的季节。然而,对于一些潜在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春天到来反而让人不知所措,机体除了容易发生皮炎以外,还容易发生对花粉等的过敏。处在相同的环境刺激中,某些人完全没有症状,但对于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却会产生相当激烈的反应。对于过敏体质的人,专家用了一个很传神的比喻:可以把过敏想象成种花,过敏原就是种子,种子找到肥沃的土壤(过敏体质),开花的机会就越高。
有的人一接触到鲜花就发生过敏,轻者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泪,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等。有人一到春天,就觉得鼻中发痒,喷嚏不断,这就是由于散播在空气中的花粉刺激所致,这种现象就是过敏性鼻炎。还有些人,一到春天就双眼奇痒,同时伴有结膜充血和轻度异物感,反复发作几年后,症状会逐渐加重,伴有畏光、灼热感,睑缘不时出现黏液样分泌物,这是典型的春季结膜炎的表现。正常人体内都有一套生理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系统,当外来物质如某些致病菌侵入人体时,人体通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将外来物质中和或消化。对潜在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其免疫反应的灵敏度超出了应有的程度和范围,这样就会伤害到机体的一些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性的过敏性反应,通常表现为瘙痒、红斑、风团、水肿等症状。
“抗敏”,预防重于治疗
医生指出,对于春季皮炎和过敏症,预防重于治疗,应该从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和体育锻炼做起。饮食上应以高热量为主,除多食豆类制品外,还可多食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具有增加人体耐寒能力的作用。此外,要摄取多种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从而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途径之一。
医生建议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外出郊游时要穿长袖衣裤、鞋袜,并带上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息斯敏、扑尔敏等,一旦出现哮喘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外,还应该注意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做到生活规律,睡眠充足;经常用冷水洗脸,避免皮肤干燥;避免过度日晒;选择不含浓烈香味、不含酒精等刺激性强的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