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2日讯 新学期开学后,学生和家长们都忙碌起来。哈尔滨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亮亮最近可要比其他的同学更加忙碌,因为他每天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初一年级的知识,课后,他还要参加妈妈专门为他找的辅导班,提前学习初二年级的课程。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被超前教育”了。
亮亮是哈尔滨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一学生,自从上学期升入初中后,亮亮课后就再也没有了玩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放学后就到补习班去补习。亮亮一周要补四次课,每次课补三个小时,主要的补习内容不是查缺补漏,而是提前学习下一学期的新课。亮亮告诉记者,目前,这学期的课程他早在上学期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
“我知道孩子班级里有很多同学都在补,所以,我们不得不补。”亮亮的妈妈孙女士说,儿子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重点学校,班级里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即使是这样一所重点校,很多孩子也都在进行这种“超前教育”。孙女士说:“上初一年级补初二的课,上初二补初三的课,如今,很多孩子都是这么补的”。
许多家长都热衷于“超前教育”,以为这样一来,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会领先于别的孩子一步。那么学校的老师对于家长的这种“超前教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哈尔滨市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就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她上学期刚刚接了一个一年级的新班,上了两个多月的课后她发现,班级里有一大半的孩子都提前学习了拼音、识字、算术等一年级的课程,更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开始学小学二年级、三年级的课程了。
刘老师对记者说:“有一些超前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夹生饭’的现象:有一些学生由于自己已经学过,所以上课就不认真听讲了,产生不愿意学习的情绪;还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学过英语,上学后学习汉语拼音时,容易和英语字母混淆,影响学习效果;有的孩子学习了写字,但写字的笔划顺序都不对;还有的孩子在辅导班学的英语发音不标准,回到学校再学习时,纠正起来很困难。”
哈尔滨市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班主任宋老师也表示,超前教育要适度,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超前学习。此外,如果过度超前,甚至让超前教育影响到孩子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