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24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今年3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个人从银行贷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将相应提高。一些贷款公司打出的“个人无息贷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街头小广告让用钱心切的市民眼前一亮。然而法律人士提醒市民,不要轻信“无息贷款”,很可能是信用卡恶意套现,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办几张卡就能无息贷款?
市民孙先生经营一家建材商店,最近出现了资金周转不顺的难题。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他眼睁睁地看着好几笔生意溜走了。他想去银行贷款,但是放款时间慢,再有利率也提高了,比较来,比较去,他始终未能选择合适的银行。上个星期,孙先生在市龙华路附近看见一则小广告,“信用卡贷款,无利息无抵押……”。孙先生马上与对方联系,表示希望贷款10万元。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所谓“无息贷款”,就是他们帮客户申请几家银行的信用卡,然后由客户通过他们以消费透支的方式,套取其中几张卡里的最高透支限额的10万元现金,在免息期即将结束的前几天,由客户再次通过他们将第二批信用卡以消费的形式套取现金,以便偿还马上就要过免息期的几张信用卡。等到第二批信用卡即将超过免息期前,客户再从第一批卡里透支现金偿还。如此反复,这样的结果就是客户手中总有一笔10万元钱在流动。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对孙先生说,贷款10万元需要20张信用卡,需要孙先生先回去搜集一下亲戚朋友的基本资料,然后发给公司去办卡,并要交几百元的手续费。20张信用卡可不是小数,孙先生思前想后,越琢磨越感觉这事不可靠。
“无息贷款”不靠谱
“无息贷款,无需抵押”如此诱人的贷款广告在我市街头、小区随处可见,市民也频频接到类似的手机短信,这不禁让很多人产生疑问,如果这么简单就能得到无息贷款,何必再去银行?
针对这些小广告,建设银行齐齐哈尔分行信用卡部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对恶意透支防范严密,随意全额透支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小的中介贷款公司的说法不过是为了骗取客户的手续费罢了。通常情况下,这些中介贷款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前就要收取手续费,费用到手后,这些公司就玩起失踪把戏。此外,还有一些“黑中介”以提供贷款的名义骗取客户的身份证明等个人资料,个人资料被不法中介机构获取或被他人冒用,不仅有可能给个人的财产和信用造成损失,也会增加银行的风险。
恶意透支违法
办理“信用卡无息贷款”,市民图的就是方便、省钱,但如果这种行为和违法画上等号就危险了。我市律师王金法认为,利用一人多办信用卡套取银行现金的行为有贷款诈骗的嫌疑,因为信用卡本质上是一种小额的信用贷款,而信用卡套现的本质则是商户与持卡人合谋,恶意以消费名义从银行套取一定额度的贷款,这在某种程度上涉嫌虚构事实的贷款诈骗。如果套现者拒不还款,触犯了《刑法》恶意透支的条款,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