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24日讯 用行动摒弃世俗的偏见,用汗水浇灌文明之花,用语言抚慰丧主的悲痛,用奉献报答万户千家。哈尔滨市殡葬部门以人性化、亲情化、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方式,以“想丧主所想,为丧主服务,帮丧主解难,给丧主实惠”服务理念,让生者安慰,逝者安心。
为丧主服务
接待120万祭扫人员
3月20日,一个庄重而又简单的葬礼在天河园殡仪馆举行,参加葬礼的除了逝者的亲人、邻居、生前好友以外,肃穆伫立的还有殡仪馆的职工,他们的神情和家属一样哀伤,他们的心情和丧主们一样悲痛。“我们每天都要接待不同的丧主,随其所愿,默默地做好服务工作,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也是殡葬人最高的职业操守。”一位工作人员说。
哈市殡葬管理所始终把提升殡葬服务质量作为推动社会公益、情系百姓民生的大事来抓,在全系统十个窗口服务单位全面推开“优质服务,阳光殡葬”实践活动。每年清明节,根据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有关要求,抢前抓早,周密计划,制订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积极做好清明节期间的服务、保障、安全及交通疏导工作,采取延长工作时间、设立免费接站车、提供祭扫工具等十项便民服务措施,努力为群众义务服务,方便群众祭扫。近两年来,所属向阳山、哈平路、天河园殡仪馆,皇山、金山公墓,平房、松北殡仪中心七个窗口接待祭扫群众超过120万人,祭扫车辆19万台,没发生过任何人员、车辆、服务事故。
给丧主实惠 四项费用全免
哈尔滨的殡葬职工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帮助社会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职责。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丧主的经济负担,《关于对重点救助对象实行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的实施方案去年年初制定,在市区内各窗口服务单位全面推行:对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度残疾人和“三无”人员实行遗体运送、火化、骨灰寄存、一次性纸棺四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免政策。
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共有657户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享受到殡葬优惠服务,累计减免服务收费44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今年将深化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对五类重点救助对象继续实行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关怀。
帮丧主解难 领导接待咨询
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丧俗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显现出来。
哈市殡葬部门不断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殡葬服务层次质量、优化殡葬综合服务环境、拓展现代殡葬服务模式,开展了音乐祭悼、植树祭悼、海葬服务、音乐祭奠等祭扫形式,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
同时,以纠风正风为抓手的行风建设措施得力:一是推行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的“六个公开”;二是招聘5名行风监督员对天河园、哈平路、车队、东华苑、西华苑五个窗口单位实施逐日不间断行风督查;三是在天河园、哈平路、东华苑、西华苑的业务大厅设置值班领导接待咨询处,及时受理群众的服务投诉、业务咨询,对事故苗头和紧急情况了解掌控、妥善处理。
“殡葬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单位,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必须要紧贴民生需求,为百姓服务好。”哈市民政局副局长王黎明说:“这启示我们,要继续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在精细服务、诚信服务上实现新的突破,打造哈市殡葬服务第一品牌。”
想丧主所想
让逝者安宁
哈尔滨殡葬人时刻为丧户所想,秉承着“让逝者安宁,让生者慰藉”的宗旨,当好送行人。在人生的“终点站”,每一位殡葬职工每天都想丧主所想,把最美好的祝福奉献给每一位从这里走的人。
2011年,哈市殡葬部门要在完善基础设施上,重点解决好窗口服务单位的道路整修、绿化问题,营造优雅、洁净的服务环境;要按照计划推进火化设备的更新换代、维修保养,适当补充、更新部分灵车;要突出抓好哈平路、西华苑的整体迁移和皇山公墓的扩建这两个工程。
机遇与挑战并存,哈市殡葬事业在走出低谷、实现跨越之后,将迎来新的发展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