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29日讯 五大连池市以发展特色绿色农业产业统领农业工作,以科技兴农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0年,粮豆薯总产达到4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同比分别增加了15.9%和30%。
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兴农水平
农民培训工程。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工作方法,根据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开展阳光工程、农业科技之冬等培训活动,增强了农业科技培训的实效性。2010年,共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530班次,培训各类人员6万人次,发放科技书籍和宣传单3.9万份。作物品质优化工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试、繁、育、推”步伐,重点推广种植性状表现稳定、优质高产的品种。几年来,共引进推广优质农作物品种35个。
2010年,农作物品种优质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种子三年更换一遍的目标。科技园区引带工程。2010年,按照“三化五统一”的标准,建设类别齐全、特点突出、功能显著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3处、16.5万亩,其中重点核心区5处、2万亩,每个乡镇都有一处2000亩以上的示范区,做到了乡有示范区、村有示范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效果逐步增强。
内引外联增强农技推广引领作用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投入500万元作为补贴奖励资金,重点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大豆宽窄行密植、水稻大棚育秧等16项新技术,提高新技术的普及率。扩大玉米、小麦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其中,小麦增加39% ,玉米增加15.4%,马铃薯增加195%,大豆同比减少17.4%,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完成141万亩大豆、小麦、水稻高产创建任务,其中农业部万亩示范区7处,并顺利通过省专家组测产验收。深入开展场市共建。以大豆、小麦、矿泉稻、马铃薯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引进推广农场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重点在新品种对比、新农药使用试验、栽培模式试验、肥料试验上下工夫,通过直观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积极开展院市共建。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大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了共建一片示范田项目。2010年,在新发乡德安村的2000亩院市共建示范园区,推广应用了深松整地、窄行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大豆平均亩产200公斤,超出全市大豆平均亩产5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深化改革打牢农业标准化生产基础
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市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中心11个、村级服务站47个。各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易的服务平台作用,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机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了优质服务。全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2010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4.5万亩。土地规模经营不但在量上持续增长,而且在质上也有所突破,股份合作经营模式面积大幅度增加,4个村、7.2万亩土地实现整村推进,17个屯、8万亩土地实现整屯推进。同时,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带动全市农业保险投保面积达到40万亩。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生产管理标准化方面,抽调农技人员,在春播、田间管理、秋收、整地等重要生产环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对规模经营地块给予每亩10元的财政补贴。2010年,规模经营地块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在统购统销规模化方面,鼓励合作社开展统购统销,合作社采购优质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2.1万吨,每亩地成本降低25元左右。合作社与种子加工企业合作,大豆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由种子生产企业统一收购,每亩地增收超过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