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9日讯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前教育是孩子走向知识殿堂的开始,是终生教育的第一步,它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然而,在我市,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民办幼儿园管理混乱等问题,使学龄前儿童教育成为关乎我市民生的大问题。
为解决学前教育困局,去年开始,市政府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直至今年“两会”,又明确了今年及“十二五”期间的目标。在3月25日召开的全市干部大会上,一份“三年行动计划”落于纸间,现于眼前,让人欣喜之余又充满期待。
《大庆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13年,我市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学龄前儿童的“入园难”问题。
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从全省来看,我市学前教育投入和建设是走在前列的,学前教育成果也是可圈可点。但是,仍然不可回避的是,我市学前教育普及率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目前仅为77%,在全市3-6岁幼儿中,还至少有2万个孩子没有踏入幼儿园的大门。
而就现有幼儿园构成来说,公办园仅有139所,在册民办园225所,无证园626所,民办园承担着全市绝大多数学前幼儿的教育重任。
在充分考虑现有资源和能力的情况下,“三年行动计划”确定,按照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式,提升学前教育普及率。
普及的目标也初步设定在,到2013年,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6%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三年新建公办园90所
在管理学中有个短板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的最大容量只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的大小。在我市学前教育问题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恰恰就是一块“短板”。
那么,如何拉长短板?“三年行动计划”认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扩大公办园数量。在这其中,不仅要新建,更重要的是把旧有公办园改造好。
在“三年行动计划”中,记者看到,仅新建园,在三年内我市将达到90所,其中,市区内有31所。在这里,新建小区配套公办园26所,建成小区要配套5所。
对旧有公办园进行翻新,翻新数量在50所,另外,针对农村,还要对180所村级公办园进行扩建。
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我市公办园总数要在400所以上,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确定公办园的主导地位。
“三年行动计划”步步为营
学前教育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我市每年将新建公办园30所,公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比例、公办园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比例,每年要以5%左右的比例上涨。
其中,2011年,要新建改建城乡公办园140所,其中新建公办园30所,维修改造现有公办园30所,改建村级公办园80所,公办园达到全市幼儿园总数的40%,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6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使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2年,要新建改建城乡公办园90所,其中新建公办园30所,维修改造现有公办园10所,改建村级公办园50所,公办园达到全市幼儿园总数的45%,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6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3%,使“入园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013年,要新建改建城乡公办园90所,其中新建公办园30所,维修改造现有公办园10所,改建村级公办园50所,公办园达到全市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7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使“入园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
虽然,公办园数量不足,民办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但是,民办园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却令适龄儿童家长担忧。如,无证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没有设立保健室及隔离室或隔离床,保健人员没有执业资格,卧室、活动室、餐厅、教室都在同一个房间,儿童卧具不是一人一套,隔离消毒制度不落实等。
“三年行动计划”中还提出要开展专项整治,彻底取消无证办园,并规范提升400所民办园。另外,还特别鼓励民营开发单位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捐赠或低价转让给政府举办公办园。
而针对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入园贵”问题,我市还将严格执行不同层次类别幼儿园收费标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相关部门将定期组织检查,避免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