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日讯 眼下,正是备春耕生产大忙季节,鸡西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市委全会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鸡西市备春耕生产一路高歌。
今年以来,鸡西市委、市政府把备春耕生产作为一季管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和涉农部门按照鸡西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强力推进。鸡西市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县(市)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备春耕任务。鸡西市政府成立了8个备春耕生产督导组,各县(市)区也抽调专人,深入乡村、农户,检查备耕进度。农业干部放弃休息节假日,每天奋战备耕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千方百计保证备春耕各项任务落实落靠。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鸡西市将中央“一号文件”及省惠农政策进行编辑整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目前,第一批良种补贴5725万元、粮食直补资金812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2.14亿元已全部发放完毕。同时,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水稻隔寒育壮苗技术推广、蔬菜大棚建设、食用菌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粮食高产示范带建设等扶持政策,各项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做到了早安排、早拨付,保证在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
结构调整计划落实早。鸡西市结合实际,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规划建设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带、增加蔬菜种植面积。目前,种植计划已分解到县(市)区;各地现代农业示范带正在进行规划制定、地块调整、技术组装等工作。与此同时,鸡西市还组织农业干部赴大庆市等地进行了考察,制定了蔬菜棚室园区建设规划,在保障本地供应的同时,扩大对俄果蔬出口。
水稻育苗标准高。水稻隔寒育壮苗技术是我市自主研发的一项增产增收技术,目前,推广面积已达60万亩,预计可增产水稻2亿斤左右,农民可增收2.6亿元。今年鸡西市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计划投入扶持资金将达到1000万元,建设水稻隔寒增温育壮苗大棚19608栋,比上年新增2103栋。目前,鸡西市6.5万栋水稻育苗大棚已全部完成扣棚任务,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米,比上年新增1.1万栋。水稻育苗大棚比去年提前10天扣完。同时,新建成11个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小区,提高水稻育苗标准化水平。3月17日,虎林市从五常引进的水稻优质品种稻花香,在杨岗镇水稻浸种催芽小区开始浸种催芽,3月27日开始播种。
抗灾措施抓得实。据预测,鸡西市今年春耕生产期间的气象条件好于往年,但气候变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据多年经验,每年春耕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西旱东涝几乎成为规律。为做好此项工作,鸡西市各地正在集中力量,建设、维修抗旱水源工程、春灌工程,目前,共打水源井323眼,新建、续建与改造小型蓄水工程10处,清淤渠道56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60万立方米。同时,做好截蓄桃花水、科学用水和防涝、防凌汛各项准备,确保春耕生产不受影响。
资金与农资准备足、“三代”工作有新突破。截至目前,春耕生产共需资金22.6亿元,其中,各家银行已投放贷款17.2亿元,农民自筹4.7亿元;春耕生产共需种子2.55万吨、农药1871吨、农膜2225吨、化肥22万吨、柴油3.12万吨。目前,农资下摆已达七成以上,春耕前可全部下摆到位。今年,鸡西市共落实“三代”总面积570万亩。其中,地方在农场承包土地和季节性作业面积190万亩,农垦为地方开展“三代”面积380万亩,任务指标已分解到县(市)、乡(镇)、村(屯)。
据悉,目前,鸡西市备耕生产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春耕生产已经启动,总体形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