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6日讯 继胜利完成三年植树造林会战后,我省林业工作再次规划“十二五”宏伟蓝图:到2015年,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2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3%以上,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森林蓄积1亿立方米;依托资源优势,全省林业重点推进一批有发展后劲的产业大项目,林业产业总产值力争由“十一五”末的800亿元达到1600亿元,实现翻番。
自2008年至2010年,我省上下戮力同心,开展了以平原绿化为重点的三年植树造林大会战,共完成造林1014万亩,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00万亩的奋斗目标,取得了三年会战的决胜。
放眼未来,我省林业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植树造林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力争到2015年,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2150万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7.5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3%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治理与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国土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加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林业部门从去年秋季开始,就着手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植树造林工作做了准备,共完成秋整地70多万亩;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三年植树造林会战成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和总结;通过深入调研和论证,编制了《黑龙江省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黑龙江省植树造林十二五规划》等六个规划;并已将科尔沁沙地、绥化地区百万亩人工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另有黑河、牡丹江、哈尔滨三市的百万亩人工林项目可研正在编制中;全省为今年造林已准备苗木6.3亿株。
今年,全省计划造林300万亩,力争达到350万亩。按照已经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今年全省植树造林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即:由部门造林向社会广泛参与转变;由单一绿化向城市绿化与乡村绿化相结合转变;由分散造林向规模化造林转变;由一季造林向多季造林转变;由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由单一林业向多功能、复合型大林业转变。从4月上旬开始,我省植树造林将由南至北陆续展开。目前造林任务已经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建设单位,并签订责任状,做到目标、任务、责任“三落实”;同时,进一步做好造林地块落实、苗木调剂、队伍培训、造林资金筹措等各项准备工作,可谓万事俱备,只待造林。今年,我省还将继续加大村屯、道路、防护林、荒山荒地、城镇植树造林力度。对全省未绿化的5010个村屯,今年预计绿化2500个村屯,今明两年将可绿化的村屯全部实现绿化;对已绿化但还未达标的村屯进一步完善、提高,争取今年一次达标。今年,全省还将大力发展规模造林和生态经济林。依托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启动百万亩人工林工程,大造片林,规模发展。今年在大庆和齐齐哈尔开始启动科尔沁沙地百万亩人工林工程,启动保护栽培蓝莓、树莓、蓝靛果为主的北方寒地小浆果和红松、榛子为主的坚果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同时积极争取碳汇造林、生物质能源林建设项目,提高植树造林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依托资源优势,未来五年我省将力促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省重点推进一批如木耳大市场、林浆纸、林果精深加工等有发展后劲的产业项目。一是林浆纸产业,重点在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及森工林区建设几个百万亩工业原料基地;二是林果产业,全省集中发展以蓝莓、蓝靛果、沙棘、树莓为代表的多个百万亩经济林。三是发展以红松、大榛子为代表的坚果产业,筹划组建产业发展集团;四是以黑木耳为重点的森林食品产业,把目前的4亿斤产量提高到6亿斤,打造寒地木耳品牌;五是以家具为重点的木材加工企业,引进大集团、大品牌,下大力气培育龙头企业;六是推进对俄合作开发,加快推进在俄木材加工园区和纸浆厂建设项目,扩大加工规模。为此,全省确立了20家规模以上重点发展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确定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58个。这些项目投产达产,年新增收入将达到940多亿元;届时林业产业产值将由“十一五”末的800亿元达到1600亿元,实现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