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清明期间哈尔滨市市民烧纸减三成 祭扫人数降两成
2011-04-06 08:53: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松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6日讯 记者从哈尔滨殡葬管理部门了解到,清明节期间,哈尔滨市引导市民采取多种祭扫方式,避免引起集中到公墓、殡仪馆祭扫,给市民带来不便。据统计,从3月26日至4月5日,哈尔滨市公墓、殡仪馆共接待祭扫群众100万多人,车辆191740台,群众数量同比去年减少了两成。市民祭扫的方式也趋于文明,烧纸数量减少了三成。

  市民错峰祭扫

  4月3日,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按照惯例,殡仪馆、公墓会出现祭扫高峰,哈尔滨市殡葬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都做好了准备。早上8时许,记者在哈平路殡仪馆入口处记者看到,为了限制车辆数量,工作人员只允许灵车和工作车辆出入;同时引导祭扫人员按照上下行方式在安全线内出行。因此,虽然祭扫人员很多,但是秩序井然,并不拥挤。在祭悼区里,消防、公安、卫生人员都整装待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据该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以往经验,每年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是祭扫高峰中的高峰,而今年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人数和车辆比去年减少了两成。

  10时许,记者在黄山公墓看到,墓碑前祭扫的群众寥寥,焚烧区内只有十几家在焚烧冥币。

  据黄山公墓周主任介绍,今年群众都知道错峰祭扫,从3月26日开始,就陆续有群众前来祭扫。而且在祭扫高峰的几天,群众从早上六点就陆续前来祭扫,所以没有出现特别拥堵的现象。

  烧纸减少三分之一

  记者从哈尔滨市殡葬管理所了解到,清明期间,哈尔滨市市民烧纸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清明节期间,记者在哈尔滨市的公墓、殡仪馆采访过程中发现最大的变化就是,拿花的市民增加了,烧纸的市民减少了。往年的清明节,在距离殡仪馆1公里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殡仪馆上空烟雾缭绕,走进殡仪馆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公墓、殡仪馆内也都飞着黑灰。今年,记者发现这些地方的环境好了很多,几乎每个墓碑前都摆放着一束鲜花,只有部分市民手里拿着少量冥币。

  4日早上,一走进黄山公墓,映入眼帘的就是宣传文明祭扫的标语,公墓还准备了鲜花,市民可以拿着手中的烧纸免费换一支菊花。在哈平路殡仪馆内,寄托哀思的宣传栏吸引了很多群众。他们可以到那里领取一张卡片,写几句对故人的寄语,张贴到宣传板上,表达自己的哀思。很多市民还选择了点歌的形式,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据哈尔滨市某鲜花经营企业介绍,今年清明节期间,该企业菊花的销量大幅增加,同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网络祭扫人数增加“奶奶,清明节到了,给您送上鲜花,我们永远怀念您。”哈尔滨市道里区居民张露在社区设置的网络祭扫专区上写下了自己的祭奠留言。今天上午,在哈尔滨市的爱建社区活动室内,居民正在进行网络祭扫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居民们按顺序在社区网站上完成了祭祀。哈尔滨市爱建社区从去年开始在社区网站上开辟了祭祀的页面,设有多个服务项目,操作程序很简单,点击网上扫墓,填写姓名后即可对亡者进行祭拜,随后根据喜好选择屏幕下方的选项,或拖动物品至墓碑前进行祭祀。居民可以把自己的撰文发到网络上,还可以通过网络给故人献花等。

  据哈尔滨市殡葬管理所的邸长生书记介绍,网上祭祀是近两年兴起的全新的祭祀方式,近两年逐渐得到百姓的认可。目前,哈尔滨市已经有十几个社区开展了网络祭扫。

  随着百姓与互联网联系日趋紧密,网上祭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和公墓搬到了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祀,是传统祭祀的继续与延承。清明节期间,在线缅怀故人,网络寄托哀思,用环保的方式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在清明期间祭扫的新方式之一。


 

  社区组织“绿色祭扫”

  记者从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了解到,今年之所以祭扫人数下降,和社区组织群众采取集体祭扫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2日上午,记者在哈尔滨市尚志街道办事处看到,没有焚烧纸钱的烟雾,唯有缕缕鲜花的清香和对亲人往事的怀念。该社区的群众在“家门口”举行了清明追思会,社区组织居民们挂上标语,摆放上故去亲人的遗像、鲜花和水果,统一佩戴白花,由社区干部主持集中祭拜。

  为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主题,平房区政府向全区社区居民发出倡议: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握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对殡葬活动的新要求,大力推行鲜花祭扫、居家祭扫、网络祭扫和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打造绿色、生态、和谐清明节。全区各社区居民也都积极响应,开展了以鲜花换烧纸、公园祭先烈等活动,大力营造清明文明祭扫的良好氛围。

  安松社区还向居民发出倡议,召开家庭追思会,在月光曲中点燃蜡烛,摆放上亲人遗像,大家共同追思、怀念先人,向遗像敬献鲜花,并讲述一段已故亲人生前最值得回忆的事情。

  社区居民张贤重说,这样既告别了烧纸陋习,省去每年扫墓的车马劳顿,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参加的居民都纷纷表示,这种祭祀方式文明而新颖,一样可以表达哀思。

  引导市民文明祭扫

  记者从哈尔滨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哈尔滨市推出了植树祭故人、音乐祭悼、鲜花换烧纸、亲情信箱、心语祭亲人等方式,市民可以通过植树、写寄语卡片、为亲人点歌等方式进行祭扫,市民也逐渐认可了这些祭扫方式。

  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邸长生书记说,烧纸是多年传承下来的祭扫方式,一下让市民改变这种习俗很难。只有给市民提供更多的祭扫方式,引导市民逐步接受这些文明的祭扫方式。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市民开始是“一手鲜花、一手烧纸”,采取不文明、文明的祭扫并存的方式。逐渐地,才出现市民手里的烧纸少了,文明祭扫的人多了的情况。所以出现了今年去公墓、殡仪馆祭扫的群众减少,烧纸的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

  今后,哈尔滨市将继续开发文明祭扫的新方式。依托网络的作用,增加网络祭扫的形式,给市民提供一个稳定、丰富的网络祭扫平台。同时,根据市民的需要,在社区内,殡仪馆、公墓内为市民提供文明祭扫所需要的便利条件,逐步引导市民像文明祭扫的方式转变。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