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清明 冰城祭扫者比去年少两成
2011-04-06 08:55:50 来源:生活报  作者: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陵园内祭扫的市民

  生活报4月6日讯 记者5日从省民政厅了解到,今年全省清明节放假期间共接待祭扫市民243.4万人,疏导车辆69万辆。整个清明节期间,以鲜花和网络为主的祭扫新方式被广泛使用,哈尔滨因错峰祭扫得当、市民习俗观念转变等原因,今年清明三天祭扫市民同比减少两成,文明有序祭扫新风尚正逐渐形成。

  扫墓的少了

  网上寄哀思的多了

  3日7时许,记者首先来到祭扫人群较为集中的哈平路殡仪馆,一路上,并未见到车辆拥堵的状况,即使在接近殡仪馆入口处,进出的人群和车辆也都非常有秩序,在殡仪馆祭悼区,也未见有排长队等候交费和烧纸的人群。

  4日8时许,记者前往皇山和向阳山公墓看到,只有稀稀疏疏的人不时拿着菊花前来祭拜,由于扫墓者很少,沿途卖祭品的摊位都很少见。据皇山公墓的刘新明介绍,今年清明节扎堆扫墓的人确实少了,很多市民怕“正日子”拥挤,一般都选择错时扫墓,在一周之前就来祭扫了。   

  同时记者了解到,今年哈市各区政府部门和居委会都积极组织了各种追思祭扫活动。在道里区抚顺社区、道外区哈一机社区等,辖区居民都选择不去墓地,直接在大礼堂内摆放亲人遗像,举行家庭清明追思会,有的还自建网站,在网络上祭悼亲人。

  烧纸钱的少了

  献花的多了

  记者在各个墓区采访时注意到,烧纸的人明显减少,献花的人随处可见,文明祭扫之风已基本形成。在皇山公墓和金山公墓,几乎每一个家庭都带来各种鲜花摆在墓前,焚烧区里烧纸的人很少。据皇山公墓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以献花代替烧纸。同样,在哈平路、向阳山等殡仪馆周边销售祭扫用品的摊点前,购买鲜花的市民居多。一些陵园还免费为每个墓位提供一束鲜花,引导人们文明祭扫。

  “通过对多个公墓的走访观察,今年持鲜花祭扫者占80%以上,较以往大为增多。”哈市民政局副局长王黎明说,祭扫程序也明显简化,多数家庭只是擦擦墓碑,摆上鲜花,整个祭扫时间不超过1小时。另外,今年清明节期间,咨询树葬、草坪葬、海葬的市民明显增多,这让人感到欣慰,说明文明环保祭扫新风已深入人心。

  祭扫方式多

  祭扫人群少两成 

  据哈市民政部门统计,整个清明节期间,哈市共接待祭扫市民55.83万人,出动车辆8.95万辆,去年同期,哈市接待祭扫市民66.56万人,出动车辆9.71万辆,今年祭扫人群比去年少两成。在民政、公安、交通、城管执法、消防、卫生急救等多部门的配合下,各大公墓、殡仪馆的祭扫秩序井然。

  据哈市殡葬管理所书记邸长生介绍,这跟市民文明意识的提高有很大关系,首先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引导,老百姓的一些习俗已逐渐发生转变,大多选在清明节小长假之前扫墓,一是交通状况较好,二是小长假可以外出游玩,不来扎堆;其次是今年在全市各个社区都搞了集体公祭、家庭祭扫和网上祭扫,这样也分流了一部分市民,减轻了哈尔滨殡葬场馆的祭扫压力,使清明节平稳度过。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