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川乐泡椒大嘴蛙”饭店内的折箩桶。
东北网4月14日讯 新晚报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整治“问题油”行动,连日的执法检查、追踪报道在赢得市民叫好声同时,相关的“问题油”举报也随之而来。昨晚,执法人员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夜查疑似“问题油”饭店。
有市民举报,道外区哈东路一家火锅店将用过的火锅油撇出,端给新顾客。昨日19时20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安全监督所的执法人员根据线索,来到哈东路上的“过把瘾炭火楼”。在检查厨房时,执法人员发现一只高压锅,里面存放着红颜色、已凝固的汤油。没等执法人员问及该油用途,正在厨房中忙活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我要倒掉的,还没来得及呢。”执法人员查看了该店室外装折箩的大缸,认为在该店内高压锅中发现的“火锅油”可疑,当场取样,并书面提出了初步整改意见。随后,执法人员分别对哈东路、淮河路等路段饭店实施了抽查,重点集中在用油量大的烧烤涮、川菜馆,发现所有被抽查的饭店,均存在无法出示食用油“进货台账”、卫生不合格等问题。执法人员说,饭店厨房中发现来路不清的食用油,都可依法查扣,查清来源。针对这些饭店,执法人员均取了笔录备案调查。
20时50分,执法人员来到嵩山路106号“川乐泡椒大嘴蛙”饭店,有市民举报,该饭店每天清理餐饮垃圾,却很少见倒油。执法人员来到该饭店时,一辆“折箩车”停在饭店门前,自称是东风镇养猪人的车主正在装运该店折箩。该车主告诉执法人员,折箩中没有多少油。在该饭店地下一层的厨房内,执法人员发现厨房操作间一角,摆放着满满一大桶食客剩下的泡椒,这些泡椒是该店卖出“大嘴蛙”、“水煮鱼”后撇出的。厨房内多处摆有不锈钢油桶,洗碗池边有只大桶,里面积了多半下“水煮鱼”、“大嘴蛙”折箩,油汤混合。厨房内满地油渍,异味刺鼻。执法人员当场对油桶、折箩桶产生了怀疑,决定备案进一步调查取证。
据市餐饮安全监督所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对当晚抽查饭店存在疑似“口水油”问题做进一步调查取证,对市民举报“问题油”的饭店等,一例也不放过,一查到底。
![]() |
灶台油渍斑斑。
道里“四姐烧烤”等3家饭店被停业
第二日,道里区卫生监督所检查了道里区西六道街、红专街以及通江街附近的12家饭店,其中两家饭店被停业,7家饭店被查处。
昨日9时30分许,记者同执法人员首先来到西六道街57号的禧洋洋欢乐火锅店。后厨几大块长条型羊肉被直接放在后厨地面上缓化。饭店负责人称,因为没有架子,所以暂时放在地上。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库房内,堆积着几大箱子鞋,而摆在最上面的鞋已经冒出来。饭店负责人称,由于生意不景气,他便将库房租给了他人。库房进门左侧的储菜架子上放着一小袋蟑螂药,执法人员打开距蟑螂药不远处的一个箱子,发现里面装的是海带根。对此,饭店负责人说药是租库房者留下的。执法人员当场对该饭店进行查处。
10时6分,红专街26号重庆鸡公煲快餐厅。后厨空间狭小,四周墙壁被熏得发黄,煲汤的灶台上布满了油渍,灶台下放着一摞摞盛菜的瓷碗,而瓷碗的旁边就是垃圾桶。后厨的一位大妈说:“没地方放了,只能这样……”。
10时20分,红专街67号广运餐馆。执法人员发现,该饭店餐具未消毒。执法人员要求饭店出示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用油的进货凭证,饭店未能拿出。饭店负责人拎起灶台旁一个只剩少许油的塑料桶说,他家用的油,只要给粮油店打电话就给送。记者看到,装油的塑料桶表面布满的黑色印记,盖住了原来的白色。
10时43分,红专街66号吉丽园过桥米线。该饭店无法提供食用油的进货凭证,餐具未消毒。
11时35分,东风街73号的明顺烤肉。面积约十几平方米的后厨竟被间壁出一个小卧室,卧室口就对着灶台,执法人员当场进行查处。
11时55分,东风街副79号红红火火麻辣烫。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店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一中年妇女正在后厨炸南瓜饼,锅内的油颜色发黑,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其停业。
13时15分,高谊街副41-3号正宗安徽老贾板面王。该饭店同样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被当场停业。
13时28分,红专街123号红专拉面馆。该饭店餐具未消毒、食品台账不健全。
14时10分,红专街88号鑫福园家常菜。餐具未消毒、食品台账不健全,被执法人员当场查处。
昨天,道里区卫生监督所对本报报道《四姐烧烤涮毛肚用口水油》一文中的3家饭店进行处罚,其中位于经纬街9号的“四姐烧烤”店被停业;“川友水煮活鱼”因使用禁用色素,“鱼酷滋味馆”不能提供食用油的进货凭证,被分别罚款2000元以上。
![]() |
禁用的色素等。
道外饭店用油“来历不清”
昨天中午,道外区卫生监督所检查了辖区内的烧烤涮、川菜馆、火锅店等4家饭店,将其中3家饭店“来历不清”的食油查扣。
昨天11时,靖宇街上麻辣新派火锅店。执法人员进入后厨检查发现,3个脏兮兮的大塑料桶中装着油,一个用剩了半桶,另两个桶用塑料薄膜、胶皮套简单封口。执法人员要求店内人员出示《食品及原料采购台账》时,对方无法出示,只说“送油人”能说清是油的来历……执法人员还在该店厨房发现了食品添加剂、松肉粉等。执法人员当场取了笔录,并暂扣3桶油及食品添加剂、松肉粉等,并要求店主接受调查。
检查人员来到北十六道街“一品鲜”烧烤涮店。四五桌客人中有一桌点了涮毛肚锅,在该店后厨,执法人员发现一只锅内装着已凝固的涮毛肚汤,店内人称,这是前一天晚上残留的没来得及倒掉。该店无法当场出示卫生许可证、《食品及原料采购台账》,并有需要整改的环节,执法人员予以取证调查。北新街“喜子”麻辣烫店后厨发现了一个大塑料桶,上面的罩网内残留着涮锅倾倒的残留物。店内人称,大桶刚刚刷过,主要用于装泔水,因为用罩网过滤后残汁倒进下水道不堵。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其整改。
道外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介绍,3月以来,他们已查处违法、无证经营案件40多起,处罚了30多家饭店。本次联合行动,对发现来历不明的食用油一律查扣并严惩。
脏兮兮的油桶。
南岗用油让人送全没有凭证
饭店用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餐市民的健康和安全。昨天,记者随南岗区卫生监督所餐饮服务监督科执法人员检查了8家饭店,结果竟没有一家饭店能够提供食用油的进货凭证或供应商的资质复印件。
昨天中午12时许,南岗区文景街116号海鲜小厨。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该饭店后厨,只见装满垃圾的蓝色塑料桶旁的地上放着两个已“面目全非”的塑料油桶,油桶没有盖子,敞着口,桶内的豆油只剩下一半。记者注意到,塑料油桶的表面被黑色油渍和污渍覆盖,已经成了两个“黑桶”,根本看不到里面的颜色。饭店负责人说,他们用的油都是打电话叫一家粮店送来的,豆油5.0元/斤,色拉油5.2元/斤。油没了就让人送,没有索要过信誉卡或对方的工商、卫生执照的复印件,不清楚对方的资质,只有一个联系电话。执法人员发现,这家饭店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没有餐具消毒柜。在该店还发现两瓶禁止在烹调菜肴中使用的“添之彩”食用色素,执法人员当场进行查处。
南岗区浦江路65号安徽草蒸堂牛肉板面店。位于地下室的厨房地上零乱地堆着5个装油的塑料桶,桶身落满灰尘,桶上没有任何标志。经营者说,用油就打电话让人送来,豆油5.4元/斤,没有进货凭证。
浦江路71号鼎晟饭店。位于地下室的厨房楼梯口放着4个黑乎乎的塑料油桶,有的已经空了,有的剩下半桶油,经营者同样不能出示油的进货凭证。
浦江路上的金师傅米线、排骨米饭、顺福华牛肉馆、南京灌汤包几家餐馆,经营者都拿不出油的进货凭证,同时存在洗消间不合格、执业者没有健康许可证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对这4家饭店进行查处。
南岗区嵩山路106号川乐大嘴蛙饭店。后厨的地上放着4个装油用的不锈钢大桶,桶上没盖,敞口放在地上,油桶上面浮着红色的辣椒。厨师说,这些油是用材料事先炼制好的,做菜时用。该饭店负责采购的人说,饭店用的油是从粮油店买的,色拉油5.3元/斤,每次打电话要油,但没有索要过购油票据,也没有粮油店的经营资质复印件。
南岗区卫生监督所餐饮服务监督科徐宏伟科长介绍,《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单位在购买油品时,应要求油品供应商提供其资质证明,即有卫生或工商部门颁发的合法的粮油经营许可证的复印件。此外,有一定规模的餐饮机构要建立购买台账,食用油的进货情况应在台账中体现出来。对上述8家“问题油”饭店,他们将严肃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