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4日讯 拿着国家文件,张景惠急了半年多却没办法。从去年10月至今年4月,他一直在为自己的医院申报“新农合”定点资格,但半年多过去了,却一直没有音讯。而对进不了“新农合”,有关部门与医院各执一词。
据呼兰区民营医院仁爱医院院长张景惠介绍,仁爱医院建立于2005年。由于诊疗费及药费相对便宜,这家医院的患者一直很多,但去年以来情况发生了转变。
据张院长讲,呼兰区共有3家民营医院,去年都申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但只有一家成功。有了“新农合”资格就意味着来手术、住院的农村患者可以报销45%的费用。由于仁爱医院至今没办成“新农合”,许多患者转院,仁爱医院开始不景气,外聘的7位专家今年走了3人。看着空空如也的病床,张院长焦急万分。他多次找到呼兰区卫生局,得到的答复是区里领导不同意。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和民政部门,应按程序将其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仁爱医院进不了“新农合”到底是什么原因?昨天,记者采访了呼兰区卫生局曲局长。据曲局长介绍,呼兰区设立了加入“新农合”的准入条件,区卫生局曾去仁爱医院检查,发现该院还有一些差距。曲局长表示,仁爱医院从医疗设备、医护人员配比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区卫生局将尽快帮其改进。记者将卫生局的意见反馈给仁爱医院,张景惠表示,从他申办那天开始,从没有任何卫生部门的领导到他的医院考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