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李华虹 刘乙辉 记者 王蕊 吴萌)4月16日是第九个世界嗓音日,据统计,教师中的70%以上人群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用嗓过度或用嗓不科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据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鸣教授介绍,近年来青年教师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逐年增多,今年寒假期间到该科室求诊的教师声嘶患者达到百余名。教师嗓音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用声过度、发声方法不正确、环境因素、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教师嗓音问题不被重视,全身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有关。
“教师由于长期用嗓,使咽部组织疲劳损伤,咽部有明显的异物感,出现充血、疼痛、多痰等症状。”刘鸣介绍说,讲课用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或用嗓发音强度过大,均会造成咽喉部组织疲劳损伤。教师咽喉疾病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早期嘶哑时轻时重,若用嗓过多则易哑,咽喉有不适感、异物感,感觉到有分泌物粘附于喉腔,重者嘶哑呈持续性,甚至失音。目前,疲劳发音、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这三种与嗓音有关的疾病成为当前教师群体的常见病。
“如果教师们能掌握科学合理的用嗓护嗓知识,避免用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或用嗓发音强度过大,将大大减少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刘鸣表示,教师们应首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人在休息的时候,声带也会跟着一块休息,还要注意刚起床的时候不要发过强过高的声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嗓,慢慢的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切勿大声叫嚷。其次,注意饮食,上课之前休息好的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刺激性的东西,比如现在很受喜爱的麻辣烫、烧烤等,经常吃会减少嗓音的明亮度,使声音晦暗不堪。
刘鸣还提醒教师们,日常生活中还应每天用淡盐水漱口,谨防季节更替,可多泡一些罗汉果,菊花甘草茶,起到护嗓的辅助作用;坚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重感冒常常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声带炎,影响发声,若发现发声器官有了疾病就要停止大声说话或过度用声,及时就医,如果轻视,会造成发声器官永久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