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讯 近年来,佳木斯市通过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抓好社区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稳步推进社区建设,积极打造社区建设新亮点。
为强化社区建设的政策保障,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新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了未来三年加快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规划,对社区基本职能、设置规模进行了重新定位,明晰了社区组织体系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机制,落实了任务分工和责任单位,尤其是对长期以来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社区办公及活动用房、社区干部工资待遇、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建设投入等“瓶颈”问题,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措施,为全市社区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全力推进精品社区和标准化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东风区5713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成为全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亮点。全市科学调整了社区居委会的规模,根据全市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从方便居民生活需要出发,市区新增设、调整了37个社区,使市本级的社区规模达到了230个。开展了农村“实验社区全覆盖”工作,推广了郊区西格木、北长发2个农村社区的典型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启动率达到了30%。
通过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满意的能人被选进了社区居委会。全市共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245名,副主任245名,委员364名。新居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8.9岁,比上届下降了1.1岁。其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58%,比上届提升了18%。近100名新面孔走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队伍。
社区培训工作广泛开展,以换届、社区创业等为重点,搭建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4级培训网络,社区干部培训面达到95%以上;举办社区创业专项培训班2期,培训创业人员300人次。以“社区电脑流动学校”为载体,为郊区9个乡镇共500余名农民工和村民提供了培训。全市有2个市(区)(同江市、前进区)、4个街道、30个社区被授予省级和谐社区示范单位称号,全市各级和谐社区创建达标比例超过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