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哈尔滨市太平镇立业村,笔者看到一栋栋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崭新的柏油马路通往田间地头,来自安徽、上海等地的客商正与这里的农民签订蔬菜订购单。立业村书记于清富告诉笔者,“我们村有210栋大棚,在用电方面一点都不担心,27眼机电井、照明和自动卷帘机24小时正常使用,保证了蔬菜大棚的种植需要。预计每栋大棚可为农民带来1万元收入,当年就可收回建设大棚的投入。”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是哈尔滨市市郊农业大镇,多年来以玉米种植和养殖业为主。2010年,哈尔滨市投资4000万开始打造“一圈两带”菜篮子工程,立业村成为10个蔬菜大棚基地之一。开展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农民心里算了一笔账,除去建设大棚、购买种子、用水、用电、人工等成本后、一年一个大棚纯利润在1万元左右,一年可以种植三茬蔬菜,比种植玉米挣钱多。村民看着种植大棚经济效益好,陆陆续续搞起大棚种植。立业村5000多户农民半数以上投资种植蔬菜大棚,一时间,村里负荷经常过载超容。哈尔滨第二电业局新农供电局得知立业村在建设蔬菜基地用电负荷超载,农民不能正常使用用电设备情况后,主动到村里了解蔬菜基地未来发展规划,组织技术人员勘查现场,科学规划线路半径,确定供电施工方案,解决大棚用电难题。新农供电局先后为蔬菜基地埋设0.4千伏地下电缆1100米,架设0.4千伏线路400米,10千伏线路450米,新装变压器3台,满足了该村210栋温室大棚和塑料大棚抽水、取暖、卷帘机启动等用电需求。
在农户汤传宝温室大棚内,哈尔滨第二电业局新农供电局员工检查用电设备。看着马上可以采摘的嫩绿黄瓜,他幸福地说“今年我纯收入可以达到三、四万元,是去年的三倍,能挣到钱,全靠电业部门,大棚蔬菜种植温度要求非常高,白天不超过28度,夜晚不低于18度,自动卷帘机和排风机得随时根据温度的变化开启,我只需推水闸、按遮光保温卷帘机按钮,一切就搞定。”
据了解,2011年,哈尔滨市农业工作将紧紧围绕粮食产量和增长农民收入做文章。同时,为解决百姓吃外地菜贵的情况,哈市拿出1亿元扶持本地蔬菜种植。为确保百姓“米袋子”、“菜篮子”钵满盆满,哈尔滨第二电业局倾心服务,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入春以来,哈尔滨第二电业局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田间地头,投入到春耕春灌、护苗保电的工作中,对电区内变电站、输配电线路进行检修、消缺,为百姓架设线路、新装、增容变压器。截止目前,该局为“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共架设、更换线路7200米,新装和增容变压器9台,恢复水井变压器用电2300台。出动人员880人次,车辆300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