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4月20日讯过去的五年,是齐齐哈尔市水利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的五年。五年来,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22.88亿元,在我市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防洪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工程,使我市的水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未来的五年,是我水利建设机遇最好、投资规模更大的五年。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7个一号文件支持“三农”发展,今年的一号文件则突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这个主题。这说明水利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到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由农业发展的命脉转变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后,水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越来越明显。面对水利大发展的春天,我们只有借助这一机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才能解除水利这个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面对水利大发展的春天,我们只有摒弃重视开发水资源、轻视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树立发展水利支撑经济的观念,围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个中心,制定好相应对策,才能补齐我市水利建设中的短板。
面对水利发展的春天,我们只有增强六个能力,才能用水利建设的大发展,去支撑经济建设的大发展。
发展水利,支撑经济,就要以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嫩江干流治理、齐市城防达标工程、中小河流堤防等工程使我市1江9河和17条小河流防汛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推进我市防洪工程形成体系。积极开展病险水库消险加固工程建设,对1座中型水库和112座小型水库实施消险加固,确保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为抗旱提供水源。购置抗旱设备,建设小型拦蓄工程,“十二五”期间计划打抗旱井3万眼。加强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组建市级防汛抗旱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发展水利,支撑经济,就要以旱涝保收田建设为目标,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扩大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面积。“十二五”期间水田发展的目标是:新增水田100万亩,由2010年的297万亩发展到397万亩;计划新增喷灌200万亩,完善提高100万亩,使全市喷灌总面积达到600万亩,实施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50万亩。
续建大型灌区4个,续建配套中型灌区27个,新建大、中型灌区5个,开展涝区治理工程建设。续建江东灌区、卫星灌区、音河灌区、北引扩建配套灌区等4个大型灌区,续建东华灌区、全胜灌区、九井灌区、上游灌区、双阳河灌区等27个中型灌区,新建花园水库下游配套灌区、泰来抗旱引水灌溉区、江西灌区、跃进灌区、讷河尼尔基直供灌区等5个中型灌区。涝区治理的重点是讷河市的老云沟涝区,龙江县的哈拉海涝区,甘南县的宝长、东巨涝区,依安县的富饶涝区、西部涝区,克山县的乌裕尔河涝区,拜泉县的西南涝区,富裕县的西部涝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江西涝区。
发展水利,支撑经济,就要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克东县城镇供水工程和红旗水库工程,着力解决农村164.09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发展水利,支撑经济,就要建设骨干性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要抓好花园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支持中北引扩建工程建设、克东县红旗水库工程等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局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发展水利,支撑经济,就要加快在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国家实施的东北黑土区治理工程建设,全面治理水土流失。通过工程措施使扎龙湿地和哈拉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发展水利,支撑经济,就要以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行业管理能力。完善水法规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城乡水资源调配方案,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分质分层供水优水优用。建立涉水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尤其是更新改造市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会商系统、防山洪预警系统、强化县区监测预警系统和指挥系统建设,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和信息传递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