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齐心协力,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建立机制,克服了改革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医药卫生运行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三年医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4月24日起,本网将推出系列报道,着重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医改方面取得的成效,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建设和谐龙江、幸福龙江作出更大贡献。
东北网4月26日讯 (记者 顾硕) 医改三年来,安达市累计投入医保建设资金6368万元,参保参合人员由医改初的31.4万人增加到47.3万人,参保率由69.6%提高到96.5%,常住居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个人自负率由47.7%降低到35.2%;最高支付限额由2.5万元提高到5万元,有效解决了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深层次问题,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以惠及群众为宗旨,着力实现医保覆盖全面化
据了解,安达市先后出台《安达市大病救助暂行办法》、《安达市公务员补助暂行办法》、《安达市门诊慢性病暂行办法》、《安达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办法》和《安达市城镇居民门诊统筹实施意见》。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了医疗保障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延伸、立体式保障,实现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门诊统筹、住院统筹、慢性病统筹全方位保障。
安达市先后两次提高城镇职工和农村常住居民住院医疗费核销标准,城镇职工由70%提高到80%,城乡居民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封顶线已分别达到职工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6倍。
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全力实现医保效能最大化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善就医感受、降低就医费用、优化诊疗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发挥保障效能的总体要求,安达市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改善就医环境,让城乡居民最大程度享受医保成果。一是改善就医就诊环境。
据了解,在获得上级各相关部门资金及项目支持的同时,安达市又投资2713万元,对市内公立医院进行整合,建立四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完善以市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的全科、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对14个乡镇卫生院、117个行政村卫生所进行标准化改造,实施健康档案建设工程,打造“十分钟就医服务圈”。城乡居民就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不出社区,一般病不出乡镇,大病基本在市内。
此外,安达市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全面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度、医疗收费标价制度、一日清单制度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有效遏制了大处方及过度诊疗现象发生,降低了城乡居民看病负担。在乡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补偿政策,有效解决了“看病贵”问题。仅此一项,2010年全市群众就减少用药支出1072万元。
以提升效能为目的,实现医保管理城乡一体化
在严格把握省委、省政府整体要求的基础上,安达市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以逐步消除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探索完善医保制度为突破口,实现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一体管理、统筹发展。
投资200万元,整合建立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计算机管理网络,与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联网运作,时时共享,实现了操作统一、流程统一、资源利用统一。借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运行经验,同步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卡和新农合医疗保障卡,门诊医疗费实现了时时结算,住院医疗费实现了即时结算,最大限度方便了参保人员看病就医,减轻了因垫资带来的负担。